在数字化浪潮的推动下,网络智能化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蓬勃发展,成为推动社会进步和产业升级的关键力量。从需求侧来看,随着5G、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广泛应用,用户对网络的性能、可靠性和灵活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无论是高清视频会议、自动驾驶,还是工业互联网中的实时控制,都需要网络能够快速响应、精准调度资源,以满足多样化的业务需求。供给侧则在技术的持续创新下不断突破,云计算、大数据、边缘计算等技术的成熟,为网络智能化提供了强大的技术支撑,使得网络能够更加高效地处理海量数据,实现智能化的决策与优化。
自智网络的出现,无疑是网络智能化发展的一个重要里程碑。它不仅实现了网络的自动化运维,还通过智能化的管理与优化,进一步提升了网络的性能和效率。站点作为网络的物理载体,其智能化水平直接影响到网络的整体性能和运维效率。目前站点基础设施在智能化和绿色化方面仍面临诸多挑战。一方面,站点设备的智能化程度较低,缺乏有效的感知与控制能力,导致网络运维的自动化程度受限;另一方面,站点的能耗问题日益突出,传统的供电与散热方式难以满足绿色发展的要求,增加了运营成本和环境压力。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数智化站点应运而生,成为推动无线自智网络全面进入L4时代的关键方案。
中兴通讯数智化站点的三位一体架构包含愿景、技术特征和解决方案。这一架构不仅涵盖了全域无线网络设施线上闭环、极致资源效率与可持续发展的愿景,还通过智能化的感知与控制技术,实现了站点基础设施的全面升级。
数智化站点的技术特征
数智化站点通过智能化的感知与控制,实现站点资源的高效利用和优化管理,显著提升网络的性能和运维效率。在感知方面,数智化站点能够实时获取站点设备的运行状态和环境信息,为网络的智能化决策提供准确的数据支持;在能效方面,通过液冷散热和智能节能技术,大幅降低了站点的能耗,实现了绿色发展的目标;在维效方面,智能化的运维管理减少了人工干预,提高了运维的自动化程度和效率,降低了运维成本。
智能化感知与控制技术,实现网络哑资源上线和协同
追焦天线、智能配电单元等智能化的感知与控制技术,将站点的天线、电源、光缆等哑资源转化为可感知、可管理、可优化的智能资源。
追焦天线能够实时精准获取方位角、机械倾角、经纬度等站点工参信息,并支持全维度天线波束指向和宽度可调,实现网随业动、波随人动。追焦天线通过集成远程方位角调节功能,使天线波束调整能力从传统一维(垂直方向)扩展到二维(垂直方向和水平方向),能够根据用户分布和业务变化实时调整波束形态和指向,实现短周期“波随人动、网随业动”,长周期“随时随地精品网”。
智能配电单元推动通信行业向低碳化、智能化方向迈进。基于负荷动态感知的唤醒机制,智能配电单元既能精准匹配业务需求保障用户体验,又能深度激活极致休眠;辅以多维防护体系、极简部署特性及网管可视可控能力,不仅为存量设备破除功能限制,更从用户体验、设备健康、管理效率三方面填补传统方案的缺陷,达成真正意义上的“零”载“零”耗,极大提升站点能源利用效率,开拓极致休眠技术的应用新空间。
除上述站点基础设施,通信设备依然存在不可管不可控的哑资源,最典型的就是直放站。基于基站标准协议的网络控制覆盖延伸设备可以很好地解决这一问题,其集成了与基站协同的模块,可以与基站共用网管,统一调度时频资源,无缝融入现存网络。
液冷技术助力业务节能
采用液冷技术对BBU进行散热,相比传统的风冷散热方式,具有更高的散热效率和更低的能耗,能够有效降低机房的PUE值,并通过智能控制技术,实现系统能力按需输出,动态适应设备发热量及外界温度的变化,实现极致的资源效率。
可持续的基建
数智化站点基础设施的建设充分考虑可持续发展的需求,采用弹性供电、弹性供冷、弹性安装等技术,提高了站点的适应性和灵活性。
数智化站点解决方案
数智化站点解决方案通过网管(网络管理中心)实现对站点基础设施的集中管理和优化调度,利用孪生体(虚拟站点)进行实时监控和优化,同时借助智算板(实体站点协同中心)实现站点设备的协同工作和智能化管理。
孪生体作为站点的虚拟映射,能够实时感知、诊断并预测物理实体的状态,通过优化和指令调控物理实体生命周期内的决策。这种虚实结合的方式,不仅提升了站点的智能化水平,还为网络的智能化决策提供了准确的数据支持,推动无线自智网全面进入L4时代。
追焦天线作为数智化站点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应用场景广泛,能够显著提升网络覆盖精度和用户体验。例如,在宿舍、教学楼或厂区等用户分布随时间发生潮汐变化的区域,追焦天线可根据用户位置自动调整天线方向,保持覆盖指向用户集中的区域;在高铁、船舶、飞机等固定线路的大型交通工具场景中,追焦天线可根据其运动轨迹调整天线朝向,使主波束跟踪用户移动方向,提升覆盖能力和距离;在易受台风影响的站点,追焦天线可在天线姿态发生异常时自动检测并矫正,保持天线覆盖范围稳定。随着AI和大模型技术的飞速发展,追焦天线的姿态感知和三维动态调整能力将为网络的实时快速优化提供有力支撑。
风液柜方案创新性地在机柜内增加液冷设计,实现设备热量通过同柜内的液冷散热模块直接集中带走,最大限度提高冷源利用率,大幅降低机房空调运行能耗;同时根据设备工作状态及室内外温度自适应调节冷量输出、自切换工作模式,温业协同,助力机房低碳化、智能化运行。作为一款面向BBU集中部署场景的高效散热解决方案,风液柜不仅具有接近液冷的散热效率,带来显著的节能收益,还保留了风冷的便捷性,现网BBU可以直接搬迁入柜,无需设备做任何改动;机房条件友好,对机房电力、承重、高度等均无特殊要求;应用场景广泛,全网机房皆可适用。新建场景,风液柜助力机房低能耗运行的同时,可以节省机房空调和普通室内柜的初期投入;改造场景,风液柜在带来显著节能收益的同时,有助于多柜合柜,节省机房空间。
数智化站点的出现,解决了网络智能化最后一公里的问题,打破了自智网络的发展障碍。它不仅在感知、能效、维效等方面取得了突破性进展,还为无线自智网络的未来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向。随着数智化站点的不断推广和应用,我们有理由相信,无线自智网络将全面进入L4时代,为用户带来更加高效、智能、绿色的网络服务,推动社会的数字化转型和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