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球数字化转型加速的浪潮中,光通信技术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推动着信息社会的演进。作为承载海量数据传输的核心基础设施,光网络的升级迭代始终是行业关注的焦点。2025年,中国电信与中兴通讯在华北ROADM骨干网完成全球首个800G C+L一体化OTU(光传送单元)现网试点,标志着中国在超高速光通信领域迈出了关键一步。这一突破不仅验证了全频800G方案的商用能力,更为中国电信构建未来400G/800G全光ROADM网络、推动行业标准制定及产业链协同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成为全球光通信技术发展的里程碑。
行业趋势驱动:从单波200G/400G到800G的跨越
近年来,随着大数据、人工智能、智能制造等数字技术的爆发式增长,全球网络流量呈现指数级攀升。据国际电信联盟(ITU)预测,到2025年,全球光纤网络承载的流量将突破100ZB(泽字节),传统单波200G/400G光传输系统已难以满足超大带宽、超长距离的业务需求。光网络技术正加速从单波200G/400G向800G演进,同时信号占用的谱宽也从传统C波段(1530~1565nm)扩展至C+L波段(1524~1626nm),以实现更高效的频谱资源利用。
在此背景下,C+L一体化系统成为行业共识,扩展C波段覆盖1524~1572nm,扩展L波段覆盖1575~1626nm,两者的结合将频谱带宽从扩展C波段6THz提升至12THz,大幅提升传输容量。然而,C+L波段的扩展对光模块、光器件及网络架构提出了更高要求,如何实现C+L波段的无缝调度、降低设备复杂度、提升系统集成度并控制成本,成为行业亟待解决的难题。中国电信与中兴通讯的此次合作,正是对这一技术挑战的主动回应。
技术攻坚:C+L一体化OTU模块的突破性创新
中国电信早在2023年便明确提出,全光ROADM网络建设需通过扩展C+L波段实现12THz谱宽,并强调关键板卡/器件的一体化要求。为实现这一目标,双方在技术研发上进行了长期积累与深度探索。2024年,中国电信与中兴通讯率先完成400Gbps超长距扩展C+L波段一体化光模块的实验室验证测试,并于2025年初在ROADM骨干网启动全球首个800G C+L一体化OTU现网试点。
此次试点的核心在于C+L一体化OTU的创新设计。传统光模块需分别支持C波段和L波段,导致设备复杂度高、成本高昂。而此次试点采用的C+L一体化OTU模块,通过集成化设计实现C+L波段的统一调度,显著提升了系统灵活性与资源利用率。测试中,团队结合C+L一体化WSS(波长选择开关)光器件,构建了真正意义上的C+L一体化架构,全面验证了以下关键技术能力:
测试结果表明,C+L一体化OTU模块在降低备件种类(减少50%)、提升频谱可切换能力(提升2倍)等方面表现卓越,有效降低运营商Capex(资本支出)和Opex(运营支出)。此外,模块采用可插拔设计,相比传统固定模块,体积缩小60%,单Gbit功耗降低68%,不仅节省机房空间,还显著降低系统整体能耗,为绿色低碳网络建设提供了全新方案。
现网验证:技术成果落地的里程碑
此次试点的成功,不仅验证了C+L一体化技术的可行性,更揭示了其在实际网络中的巨大潜力。华北400G ROADM作为中国电信的重要骨干网络节点,其现网环境复杂、业务需求多样,对技术方案的稳定性和扩展性提出了极高要求。在试点过程中,团队通过多维度测试,全面评估了C+L一体化OTU模块在长距传输、多业务承载、动态频谱分配等场景下的应用情况。
这一成果为未来400G/800G全光ROADM网络的部署提供了重要参考。C+L一体化技术将成为其构建“智能、高效、绿色”光网络的核心支撑,助力实现从“单波扩容”向“全频段协同”的跨越式发展。
行业影响:推动标准制定与产业链协同
中国电信与中兴通讯的此次合作,不仅是一次技术突破,更在行业标准制定和产业链协同方面具有深远意义。C+L一体化技术的成熟应用,将加速相关行业标准的出台,为全球光通信设备厂商提供统一的技术规范。同时,这一成果也推动了产学研成果转化,为高校、科研机构与企业间的深度合作提供了实践范本。
在标准建设方面,双方联合产业链伙伴,重点验证了C+L全谱光电调度能力,并推动企业标准(企标)和行业标准(行标)的制定,为未来大规模商用奠定基础。此外,中兴通讯通过DSP、ITLA、ICRM等核心技术的突破,实现了130GBd高速并行ADC、新型掺杂技术、光组件合封工艺等关键创新,进一步提升了器件性能与可靠性。
此次试点的成功,标志着中国在超高速光通信领域迈出了关键一步,不仅解决了光网络演进中的核心难题,更以创新技术为全球通信行业注入新动能。从实验室到现网,从技术验证到标准引领,这一里程碑式成果将推动中国在全球光通信领域的竞争力持续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