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场景引导的无线网络自智规划平台

发布时间:2025-09-23 作者:中兴通讯 朱永军,王戈,马军华

        在当前的自智网络架构下,无线网络规划领域聚焦于话务预测、站点规划等几个典型场景。面对既定的输入输出关系和标准化流程,其核心目标在于构建全流程自动闭环能力,并依托智能算法不断提升规划结果的精准度。这种方式不仅难以涵盖用户需要处理的所有工作场景,也难以应对不同用户群体的差异化诉求。随着工作场景的增多,以上述方式构建的工具平台将面临日益复杂的开发维护压力,影响整体运营效率与迭代能力。

        因此,无线网络规划的自智能力建设应从聚焦技术方案本身,转向对实际工作场景的全面适配。自智能力的评估标准需覆盖无线网络规划所涉及的各类工作场景及不同用户群体的核心诉求,真正实现以场景驱动、以用户为中心的智能化演进。为实现这一目标,自智平台需要具备以下能力:

  • 支持多变的输入、输出和工作流程,以适应不同工作场景的需求;
  • 面对不断涌现的新工作场景,低成本、高效率地完成开发和部署。

        中兴通讯CNOP平台基于数字星云架构,采用组装式开发思想,从工作场景的逻辑关系出发设计业务模块,并将场景划分为原子场景和编排场景,根据实际工作场景的需求选择最佳的开发方式,以适应不同工作场景的需求,实现高效的开发和部署。

 

原子场景和编排场景架构

 

        中兴通讯CNOP平台无线网络自智规划功能的架构设计如图1所示。首先对实际工作场景进行梳理,将其分为原子场景和编排场景两个类别。其中,原子场景具备“高内聚、松耦合”的特征,并且不可再分;编排场景则由原子场景编排组合得到,支持复杂场景的灵活构建。然后将原子场景映射为工具的原子能力,并通过对原子能力的编排组合实现编排场景的应用。

 

        基于上述设计思路,原子场景用于支撑基础业务逻辑,编排场景则通过灵活组合原子场景,实现对复杂和新兴场景的快速响应。这种方式既全面覆盖了现有工作场景,也能够高效应对未来可能出现的新场景需求,提升了平台的适应性。

        此外,架构设计贯彻“以用户为中心”的设计理念,从用户实际操作出发,优化交互体验,大幅提升工具的易用性与用户满意度;以实际工作场景和用户工作岗位职责为基础进行架构设计,有助于构建贴近业务实际的管理平台,实现流程标准化与能力模块化,从而进一步提升业务协同效率与管理效能。

 

实际应用

 

        CNOP平台已部署多个无线网络规划的原子场景和编排场景应用,涵盖售前预规划、工程规划、存量经营、网络重构等多种工作场景。下面仅列举CNOP平台当前部署的部分功能:

  • 存量网络覆盖规划场景:由现网覆盖评估、场景和楼宇画像、宏站规划、微站规划、室分规划等多个原子场景组成。
  • 存量网络容量规划场景:由话务预测、流量压抑、感知分析、站点规划等多个原子场景组成。
  • 高铁规划场景:由高铁画像、链路预算、容量评估、站点自动规划、天线横滚和方位角下倾角自动规划等原子场景组成。
  • 售前预规划场景:由链路预算、站点规划、容量规划、覆盖仿真评估等原子场景组成。
  • 5G-A通感规划场景:由通感链路预算、指标仿真评估、天馈规划、高频感知干扰ID规划等原子场景组成。
  • 无线参数规划场景:由无线参数看板、核查、重规划等原子场景组成。

        平台根据不同制式和区域的需求特点,进一步分化为更多具体的场景功能。目前,平台已能够支持国内外所有无线网络规划项目,并且随着原子场景的不断完善,平台对新工作场景的响应效率也在持续提升。

 

        CNOP平台的架构将自智能力的评价标准从单一的技术方案提升至工作场景,体现了对自智网络认知的跃迁。这一转变有助于在未来更好地引导自智网络的演进,推动其尽快达到高阶自智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