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行动已经连续两年写入政府工作报告,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支持大模型的广泛应用。推动人工智能技术迈向商业成功,关键在于认知范式的迭代升级和技术的应用落地。智能体是人工智能技术迈向商业应用的桥梁。2025年,智能体和多智能体协同技术呈现科研和应用双轮驱动的高速发展态势。
在网络运维运营领域,智能体能够统一调度大小模型和各类网管系统能力,重构网络运维运营新范式。TM Forum在2024年11月发布的《自智网络L4级产业蓝图-高价值场景》中,引入全栈AI,更新体系架构,在资源运营、业务运营、商业运营各层引入智能体。单智能体工具调用及多智能体跨层跨域协同将成为分阶段推动自智网络在2030年实现L4高阶自智的核心技术。
智能体和多智能体协同赋能L4高价值场景
在TM Forum的自智网络体系基础上,中兴通讯结合运营价值和技术可行性进行了扩充,确定了L4高阶自智网络一阶段的20多个高价值场景,如个人业务网络投诉处理、5G专网/物联网业务质量优化、网络故障监控处理、网络性能优化等。针对这些高价值场景,以星云通信大语言模型、星云通信专业模型(信令大模型、时空大模型等)为基础,中兴通讯重点打造六类助手、七类专家智能体应用(见图1)。
通过智能体、多智能体协作,中兴通讯开展了多项高阶自智网络实践,如网络云故障智能化处理、移动网络业务投诉智能化处理、跨域故障智能化处理等。
网络云故障智能化处理
基于中兴通讯网络云运维产品CIIA,网络云故障处理应用多智能体技术,能够完成超过70次以上的任务动态分解,准确率达90%以上,解决了领域复杂任务并完成落地验证。在实际应用中,某运营商部署CIIA产品,应用日志大模型的故障监控诊断能力,提升了现场故障处理自动化率,降低对专家的要求,大大节省工作量,将交换机故障识别和诊断过程从140分钟以上,降低到20分钟以内。
移网业务投诉智能化处理
中兴通讯VMAX移动业务投诉解决方案引入投诉分析智能体,在投诉受理环节、投诉预处理、投诉处理环节和质检归档4个环节支撑运营商投诉工作的提质提效。相比传统的投诉处理方式,自动化的分析过程有效减少了投诉工单,极大缩短了投诉处理的响应时间,整体移动业务投诉处理时长降低50%,网络问题投诉拦截率提升20%,整体定界准确率84%,一线代维派工工时减少10%。
跨域故障智能化处理
中兴通讯故障监控专家,通过跨域分析智能体、单域分析智能体、方案生成智能体等智能体的协同运作,拉通从故障识别到定界定位再到调度执行的全流程无缝衔接,并实现业务层与网络层在跨域及单域层面的高度协同分析。在实际应用中,某省移动运营商针对IP网故障监控环节实施改进,效果显著:故障识别时长从5分钟降低到1分钟准实时级别,平均修复时间(MTTR)降低8%,而大模型在故障定界方面的准确率显著提升了20%,达到91%。
持续推进,应对高阶自智挑战
L4级别的高阶自智,需通过跨层跨域的多智能体协同实现复杂场景的端到端闭环,最终实现分布式决策、高阶灵活性、高阶扩展性。在持续推进过程中,仍面临多智能体协同技术、应用嵌入生产成效、生态共建协议平台等方面的挑战。
技术方面,多智能体协作框架尚处于发展阶段,幻觉易于在智能体间放大、去中心化的通信机制尚未在应用中充分验证等问题依然存在。中兴通讯打造的星云智能体引擎全面支持合作型、竞争型、混合型协作类型以及规则驱动、角色驱动、模型驱动的协作策略,务实分步应对。
应用方面,2024年,中兴通讯以节能、跨域故障分析、网络变更等高价值场景为标杆的落地验证成效显著,并实现了规模复制。2025年,中兴通讯将围绕自智网络无线网优和无线故障等重点高价值场景继续坐实价值成效的验证,嵌入生产流程,与合作伙伴协同推广复制。
生态方面,智能体相关的协议和平台不断涌现,但仍未形成统一标准,存在互联互通难的挑战。中兴通讯持续拥抱开源生态,并为开源社区做贡献,推动开源标准的成熟。2025年4月,在权威GAIA基准测试中,中兴通讯开源了Co-Sight超级智能体,并以72.72的平均分荣登开源框架榜首。同时,星云智能体引擎已支持MCP(model context protocol)等开源协议。
展望未来,中兴通讯将携手业界合作伙伴,持续致力于大模型和智能体生态的全方位构建,联合攻关打破技术壁垒,繁荣以智能体为核心的端到端自智网络高价值场景的应用,推动网络迈向自智新高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