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兴通讯联合产业伙伴发布《低空安防融合感知技术应用蓝皮书》
8月11日,中兴通讯在其总部举办低空经济产业融合方案研讨会,邀请多家低空产业生态平台的伙伴企业参与研讨,并正式对外发布《低空安防融合感知技术应用蓝皮书》(以下简称“蓝皮书”)。该蓝皮书由中兴通讯与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联合牵头,浙江凡双科技、上海特金、历正科技、理工全盛、君立华域等5家产业生态伙伴企业参与编写,是中兴通讯低空产业生态平台成立以来,作为行业智库的一个重要输出成果。

蓝皮书是在国家提出 “低空经济安全健康发展” 的指导精神下,针对各地低空经济快速发展中安全防控问题日益突出的情况——尤其是机场、能源基地等重点管制区域的正常生产运营面临极大威胁与挑战的背景下编撰而成的。当前,低空安防在需求指标构建、技术手段供给、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仍处于发展初期,亟需产业各方加强研究与实践探索。该蓝皮书正是中兴通讯联合产业伙伴,基于长期研究和实践经验所形成的系统性总结。

蓝皮书内容聚焦低空重点管制区域的典型场景和安防需求,系统性梳理各种低空安防探测技术、反制技术的性能特点和应用场景,提出多系统融合感知技术应用方案和案例实践。
一是明确低空重点管制区域场景和安防需求。针对政府科研要地、机场、边境口岸、能源基地、石化基地、大型活动场馆等重要低空管制区域,详细分析了各场景低空安防的业务诉求。并将这些典型场景按照按高、中、一般划分为三个等级,每个等级用探测概率、误报率等8大指标构建低空安防融合感知基本业务需求表。
二是梳理低空融合感知及反制技术。在探测技术及设备方面,蓝皮书涵盖5G-A通感一体化、低空监测雷达、无线电侦测、光电探测、RemoteID等技术,介绍了各类技术的工作原理、性能指标、优缺点及适用场景。在反制技术方面,包括电磁压制、激光摧毁、无人机网捕等技术手段,分析了各类技术的反制模式、范围、优缺点及适用场景。而融合感知及反制技术,就是通过上层低空探测管控平台,一方面将各种探测技术进行融合实现协同探测感知,另一方面是探测技术与反制技术联动,提升无人机反制的整体效率。
三是典型场景融合感知方案及应用案例。以民航机场、边境口岸、重要活动场所三大典型场景分别代表低空安防高、中、一般三个等级,介绍了对应场景的融合感知系统方案及应用案例。例如民航机场安防,蓝皮书详细分析了民航机场低空安防的业务需求,提出机场警戒区、核心区以及机场围界等不同区域的融合感知方案,并以某市国际机场为例,在部署基于5G-A通感+光电探测的融合感知系统后,对无人机、飞鸟以及围界内地面车辆等感知探测测试结果。
中兴通讯表示,蓝皮书的发布旨在凝聚产业共识,推动低空安防技术标准化与规模化应用。未来,低空安防将得益于技术和政策的联合推动,逐步向“全域感知、智能决策、协同防控”方向发展。在技术层面,5G-A通感技术不断成熟并向6G演进,AI智能识别及大模型应用等技术的不断发展,将提升低空安防的技术能力;政策层面,国家多部门协同政策推进,完善标准规范,确保有法可依、执法必严,让黑飞无人机无处躲藏,让合规无人机畅游低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