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信网络数据的高速流转离不开支撑其稳定运行的通信能源系统。伴随通信技术从2G演进到5G,通信能源系统也经历了从孤岛式管理到自智化演进的深刻变革。随着通信系统从4G向5G演进,各负载的功耗快速增加且负荷变动较大,绿色低碳的要求使得通信能源引入光伏发电、风力发电、氢燃料电池等新能源供给。通信能源系统正逐步构建能源运营的全栈能力,这使得基于原先分散的各类管理系统构建全网范围的融合一体的网络运维成为可能。同时,受益于近年来数字化与AI技术的持续赋能,通信能源正迈入智能化运营的门槛,不断进化成为能感知、会思考、懂协作的“智能生命体”,通信能源系统将真正具备“自我运营”的能力。
智能运营的全栈能力
随着通信能源系统向智能化、自智网络方向发展,通信能源的网络化运维也持续演进。当通信能源系统具备“感知-决策-执行-进化”的全栈能力时,其运营体系正经历从“救火式”响应向“无人化”自智的质变,其核心价值从“保障供电”升级为“能效最优与精算运营”。
能源运营的功能重构
通信能源系统的传统运维依赖人工经验,面临网络复杂度指数级增长、故障定位效率低下和Opex居高不下(人力成本占总成本50%以上)的三大矛盾。通信能源的网络运营也从“人管设备”到“网管自身/自智管理”,为实现智能化辅助决策、智能运营和多智能体协作的自智运营,通信能源系统需要功能重构,需构建三大能力层:
感知:异构厂商的集成
感知网络是通信能源系统智能化运营的基础。在通信能源系统中,通信能源、储能电池、空调、油机等各个厂商的协议、工作逻辑和管理系统各异,要把这些厂商的异构系统接入到NoC中心进行统一的运维和运营,解决的方法有以下三种:
目前这三种方式共存,方式一适用于技术能力和专业度较强且有较强厂商驱动力的客户;方式二、三能够在较好平衡供应商格局的基础上快速经济地搭建系统并有效运营。
决策:智能化辅助工具
能源系统的运营正从统一运维向智能辅助决策阶段迈进。目前能源系统在设备监控、设备告警、报表管理以及日常运维和系统管理上已功能齐全。在能源运营理念下,为了实现“能效最优与精算运营”,会逐步开发并部署以下辅助决策工具:
此外,能源运营系统还支持设置不同的策略,比如绿能优先、油机节油省成本、峰谷电价情况下使用低价电等,按照这些预先配置的策略综合调度能源供给来落实精算运营。在各种工具、AI助手和运营策略的支撑下,能源运营团队可以用较少的人员完成全网的日常维护,并通过预测性维护提升能源系统可用性PAV,保证能源系统安全可靠地供电。
执行:智能柔性的调度
在能源智能运营系统的策略和决策下,执行层面要实现对多种能源供给进行灵活、柔性的调度和执行。智能柔性调度的基础是较为准确地预测电力需求和供应。能源供需预测,一方面对负荷需求进行预测,例如4G、5G网络的负载潮汐效应,停电频繁地区备电电池充电电流预测等。另一方面,通过对电网故障(时间/频率/范围/原因等)、储能电池(SoC/健康度/预测寿命)、油机(开关时间/燃料消耗等)和太阳能供电(气象/光照/系统效率等)的信息感知,可以对市电供给、电池备电、油机供电和太阳能供电出力情况做出预测。
基于能源供需准确地预测并应用预设的策略,就可以执行灵活的能源供给调度(注意:这里是能源信息维度的匹配和控制,不涉及跨站点/跨区域的能量流调度)。
进化:能源运营的自智协同
在能源系统向自智化系统演进的过程中,如何构建AI原生智能,精确灵活地实现“需求-供给”的自主映射,面向客户打造自服务、自调度、自保障能力,其突破点在于:
通信能源的智能运营,本质是将人类的认知范式沉淀为系统的决策机制。当网络具备“感知-决策-执行-进化”的全栈能力时,运维不再仅是“保障供电”的工具,而成为能源业务创新的核心引擎。未来的竞争,将是运营体系智能化水平之争,谁率先实现“三自”能源系统,谁就掌握了数字经济的能源供应生命线。
能源智能运营的价值
通信能源系统运营的核心价值从传统运维的“保障供电”升级为“能效最优与精算运营”。因此,能源系统运营的核心在于构建以PAV为核心的运营体系,并安全、低成本地实现从“成本中心”到“利润引擎”的转变。
要达成PAV目标首先需要明确PAV规则,需要和客户就PAV计算规则以及能源运营的步骤、阶段目标等达成一致。PAV可以从网络层(全网/区域、Ring/环、站点级)、供电类型(市电、太阳能、风能、油机、燃料电池等)区分测算。可通过网络故障预测、低PAV站点、Hub站/Ring站点的根因分析等报告,针对性提升PAV,从而保证整网的PAV目标达成。
通过能源智能运营的支撑,不仅能达成高PAV的目标,基于智能平台还给客户带来自服务、自调度、自保障的良好的体验,从端到端环节帮助客户节省TCO,真正帮助客户将能源运营从“成本中心”落实为“利润中心”。
帮助运营商节省Opex
能源运营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来节省运营商的运营开支Opex。
减少网络Capex投资
能源运营能从多方面减少建设成本:
能源运营的模式探讨
能源运营一般有三类运作模式,分别是运营商自建/自运营模式、基于PAV核心指标的运营外包和整网运营分成模式。自建/自运营模式是比较传统或主流的模式,运营商或塔商自建能源基础网设施,以自己的核心团队为主,辅以少部分一线外包伙伴或设备厂商做二线核心能力共建,独立地进行能源系统运营的模式。
基于PAV的运营外包是运营商通过类似月租方式付费获得可靠稳定的供电PAV保证的合作模式。客户通常以PAV为核心指标引入合作方进行能源运营的外包,典型的指标体系包括:能源PAV目标,一般按照全网/单站、Hub站、末端站规定PAV指标;MTTR指标,比如某客户要求塔站MTTR不大于4小时;节能指标,比如要求未来5年节电10%,节省能耗10%等。这类基于PAV的运营外包,指标目标和付费模式非常清晰,但具体能源运营涉及的方面非常多,客户和合作方需要详细沟通和谈判,一旦签单合作期限通常大于5年。
对于整网电源基础设施老旧、能效不高但又没有较大预算投入进行网络规模改造和替换的客户,更倾向于整网改造和运营分成的模式。即由合作方投资对能源基础设施进行改造,而客户仍然按照能源设施使用按月付费,而合作的投资方,通过能源基础设施的替换改造带来的能效提升和电费节省来长期稳定地按月获取回报。这类客户以欧洲跨国运营商最为典型,一些网络情况类似但技术能力相对比较弱的南亚、非洲和中美客户也有类似需求。
能源系统的运营管理从最初的人工逐站手工维护,到3G/4G时代的融合一体的远程管理,再进化到智能自智的能源运营。随着能源系统的多能接入与控制、AI智能决策支撑、能源运营工具的逐步成熟,通信能源将朝着绿色低碳、低成本高可靠、智能自治方向发展,而能源系统的运营管理必将朝着更专业化、基于PAV指标的精算运营的方向发展。再加上投资方、运营方、合同能源管理公司等各方的积极参与,使得基于PAV核心指标的能源运营和合作分成模式越来越多地被客户重视和实践。在这样的大背景下,掌握信息通信技术、软件定制和能源端到端方案核心能力的厂商无疑会获得更多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