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数字经济与智慧交通深度融合的背景下,济南移动依托5G技术优势,率先推进车联网(V2X)应用场景的落地,以“车路云一体化”为核心,构建了全国领先的智慧交通标杆项目。
2024年,济南市成功入选全国20个“车路云一体化”试点城市,为5G车联网(5G V2X)的规模化建设提供了政策支持。济南移动积极响应,以济南新旧动能转换起步区为核心试验场,在张仙寨大街打造了覆盖4个核心路口、5公里路线(含14个路口)的车路云一体化示范项目。该项目通过5G、边缘计算、数字孪生等技术的融合,实现了“路口级决策-边缘层处理-云端协同”的三级智能数据流转,为全国车路云一体化建设提供了可复制的“济南经验”。
网络架构
中兴通讯和济南移动依托“5G+车联网”的领先布局,联合产业合作伙伴共同打造济南起步区车路云样板示范区域。本项目目标是在济南新旧动能转换起步区建设5公里示范路段,覆盖14个路口(含8个重点路口),并计划扩展至12条新建智能道路及27条规划道路。此项目率先成功部署支持通感算一体的5G车联网(5G V2X)算力基站,极大增强了以路口为中心的边缘实时算力,大幅降低了车联网路口基础设施建设成本,算力基站与路侧感知设备、中心云控紧密协作,使得基于5G的车路网云一体化的通感算网络逐步落地,为5G车联网的规模化商用奠定了坚实基础。
本项目以5G网络为核心,在标准的5G基站设备上增加部署算力单板,并与路侧感知设备以及云控平台协作,形成车路网云一体化的5G V2X通感算网络(见图1)。
技术创新
在济南车路云项目中采用的5G V2X车路云一体化的通感算网络架构,相对于传统建设方案,在以下方面进行了技术创新。
本项目部署方案中,通过在5G基站增加算力单板形成5G算力基站,将通信网络与算力基础设施融合,并协同路侧的感知一体机形成分层分级的算力服务能力。一方面提供路侧边缘计算服务,即路侧感知雷视一体机负责其自行采集的感知数据处理,而5G算力基站负责路口级多感知来源的感知数据融合处理。另一方面提供边缘云控的算力服务,与V2X云控平台协同为车联网业务提供差异化的服务能力。
本项目首次实现基于5G基站的虚拟路侧单元(vRSU)功能。济南移动首创“5G路侧回传+算力基站”双引擎架构,依托中国移动5G专网切片技术,将路口全域通信时延控制在20ms,并达到99%可靠性。同时,实现了路侧数据的高效采集与处理,为自动驾驶车辆提供实时红绿灯状态、交通事故预警(如超视距3公里预警)等关键信息。
在此部署架构中,路侧网关(RSG)除了支持路侧雷视一体机接入到5G算力基站,还可以通过SIB9获得5G网络授时并提供给路侧感知一体机,从而提供同步授时服务。
应用场景
路侧一体机持续检测道路交通目标,实时获得交通参考者位置、速度、轨迹信息,同时也识别交通事件,并上报给5G算力基站。5G算力基站边缘云获取这些感知信息后,基于AI算法生成行人闯入预警、超视距预警,同时识别并生成红绿灯上车信息,并通过5G Uu接口发送给车端。通过5G网络对于真实V2X业务消息的验证情况看,V2X消息传输的时延达到20ms,可靠性达到99%。
5G V2X车路云一体化方案可实现的基本功能如下:
根据车辆行驶轨迹推送红绿灯信息,车辆行驶到路口附近,会显示准确的红绿灯及计时情况。
在车辆的视野范围之外发生道路交通事故时,可提醒司机,提示车辆进行预警避让。
有行人横穿马路时,由路侧传感器检测识别后,通过5G V2X发送给驾驶车辆,进行语音播报预警。
未来,5G V2X车路云一体化还可拓展更多应用场景,如自动驾驶与无人物流、智慧交通管理等。
在起步区比亚迪基地,济南移动建成覆盖10万平方米厂区的5G专网,支持7000+物联网终端并发,为无人驾驶物流车提供低时延、高可靠网络保障。未来规划中,该区域将进一步拓展无人物流、智慧停车等场景。
通过数字孪生平台,济南移动实现对交通流的实时监控与动态优化。例如,在张仙寨大街示范项目中,系统可实时分析车辆轨迹、行人流量等数据,助力城市交通管理智能化。
通过部署5G V2X车路云一体化的通感算协同网络,车端能够实时接收路口红绿灯、超视距交通事故预警、行人闯入预警等信息,极大地提升了交通安全保障水平,超视距交通事故预警探知距离超过3公里,有效拓宽安全预警范围。云端可实现交通实时监管,为智能汽车及其用户、管理及机构等提供车辆运行、基础设施、交通管理等动态基础数据,助力智慧交通管理。
济南起步区车路云样板点的成功落地,不仅为智慧交通和智能网联汽车产业注入新动能,也为全国车路云一体化建设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实践经验。未来,济南移动、中兴通讯等合作伙伴将继续深化技术创新,加快5G V2X车联网生态体系建设,助力智能交通产业发展,为济南乃至全国智慧城市建设贡献更多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