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通信网络规模不断扩大,业务复杂度持续攀升,传统网络管理方式面临数据孤岛、动态响应滞后、故障定位低效等挑战。数字孪生技术通过构建物理网络的虚拟映射,为网络全生命周期管理提供了新思路。基于数字孪生的多维全息地图,不仅实现了网络状态的实时可视化和历史回溯,还支持未来趋势预测与仿真验证,将成为智慧化网络运营的驾驶舱。本文详细介绍了基于数字孪生的网络全息地图,从数字孪生的核心概念和功能出发,探讨了其在网络全息地图中的应用。
网络数字孪生技术与核心能力
网络数字孪生是以数字化方式创建物理网络实体的虚拟孪生体,且可与物理网络实体之间实时交互映射的网络系统。
技术架构
网络数字孪生创建物理网络实体的虚拟孪生体,并与物理网络实体之间实时交互映射。构建物理网络的动态虚拟镜像,其技术架构包括:
核心功能
网络数字孪生由三大核心功能组成:网络可视化、镜像网络和预测、网络仿真。
网络可视化功能提供拓扑透视和流量全息展示,使网络结构和流量分布一目了然;基于网络数字孪生的网络可视化就是网络全息可视能力:提供网络静态资源、网络动态流量、质量KPI、网络拓扑、网络协议、网络业务的当前展示和历史回溯。
网络全息可视化具有以下特点:
网络镜像功能则提供历史和当前的镜像数据,形成孪生数据,并基于孪生数据进行未来预测。
镜像网络是实际通信网络的数字镜像,是实际通信网络在数字空间的等价映射,能够记录过去,掌控现在,预测未来,为仿真、分析、预测提供任意时刻的详尽数据。镜像网络具有网络信息完备、历史数据可回溯和未来数据可预测的特点。
网络仿真功能则在孪生数据基础上,模拟网络操作,对网络的瓶颈进行仿真分析,并输出详细的仿真报告,为网络的优化和改进提供科学依据。
数字全息地图解决方案
基于网络数字孪生的服务映射模型,中兴通讯提出了通过网络分层建模和KPI多维全息可视化技术构建的“六视九维”网络数字化全息地图,以支持网络全生命周期的智能可视化运维。“六视九维”网络分层模型是对网络中各种类型数据的层次化建模,实现对通信网络的层次化映像和多维度交互。
分层模型
图1展示了网络数字化全息地图的分层模型。通过分层模型的开放能力和各层级不同模型的灵活组合并结合AI分析等技术,可实现适用于网络全生命周期管理中规划、建设、维护、优化、运营各个阶段的不同网络应用。
物理连接网络层是基于通信物理网络中的基础实体数据建模,网元可包括各种物理或虚拟的网络设备,如路由器、交换机、防火墙、服务器等,系统能基于设备级、板卡级、模块级、接口级多个层次的信息对物理网络层设备网元进行表征。在此信息模型上支持多个维度的可视化,包括网络资源统计、物理网元状态、物理网络流量、网络时延、网络故障信息、物理网络能耗、物理网络质量、网络时间同步信息等。
光通道层是OPS、OTS、OMS和OCH端到端路径,并在此信息模型上支持光层资源统计、资源状态监控、光层故障和光层网络质量信息可视。
电通道层是OTU、ODU、OSU、OAC、RS和MS端到端路径,并在此信息模型上支持电层状态、电层故障、流量、时延和电层网络质量信息可视。
协议层包括路由协议相关的信息以及三层协议拓扑,包括二三层逻辑拓扑和切片拓扑,以及相关的协议层属性,比如IGP Metric、BGP Peer等。在此信息模型上支持协议层状态、协议层故障、流量、时延、协议层网络质量信息可视。
业务路径层用于描述L2VPN、L3VPN以及L2+L3业务建模,还包括业务策略。网络路径信息也能描述网络流量从源到目的所经过的转发隧道和路径信息。并在此信息模型上展示业务的状态、业务故障、业务流量、时延和业务质量信息。
网络应用层用于展示面向用户的网络应用信息,包括ARN识别的应用信息、数据中心VPC应用信息、基站应用信息等。从用户体验角度端到端展示应用的状态、故障、时延和应用质量信息。
功能模型
全息地图的功能模型是可对外提供的能力服务模型,包括一图可视、一键调优、一键变更、一键诊断、万能搜索、路径导航、仿真验证、路由分析、网络切片过滤、智能运维。
基于数字孪生的网络全息地图提供了物理网络多层多维可视的运维模型,可以作为网络规划、建设、维护、优化的数字化底座和可视化载体。数字全息地图为实现网络高阶自智提供了一种创新且高效的解决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