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一块屏”到“家庭智能体”:AI中屏,智慧家庭新锚点

发布时间:2025-11-20 作者:中兴通讯 王伟玮

        2025 年是“AI智能体元年”——具备自主感知、决策、执行能力的AI智能体,正从技术概念走向家庭场景落地。而AI中屏凭借“全场景交互、全人群适配、全服务整合”的特性,成为AI智能体落地家庭场景的核心载体之一。它不仅是“带屏终端”,更是能理解家庭需求、协调设备资源、提供个性化服务的“AI管家”,重新定义智慧家庭的交互核心。

 

破解家庭交互痛点,适配全场景需求

 

        传统家庭终端长期面临“场景错配”困境:固定电视受限于空间属性,无法覆盖厨房、阳台等非客厅场景;个人手机因私享属性强、屏幕尺寸小,难以满足老人、儿童的共享交互需求。据工信部2025年《智慧家庭产业发展白皮书》调研数据,68%的家庭存在“设备能用但不好用”的痛点,核心症结在于缺乏适配全场景、全人群的交互载体。

        AI中屏凭借“移动性+共享性+智能性”的组合优势,成为破解这一困境、承接家庭交互新诉求的关键载体。

 

场景适配:承接80%轻交互需求,覆盖全家庭活动区域​

        家庭交互需求中,80%属于“轻量级高频场景”,如厨房查菜谱、阳台听新闻、卧室助眠等,这类需求无需电视的“大屏沉浸感”,却对“移动性”和“便捷性”要求极高。传统终端的局限性导致用户需在设备间频繁切换,增加操作复杂性。

        AI中屏通过三大人性化设计破解以上痛点:

  • 全场景移动能力:内置或外置大容量电池,支持无外接适配器使用,实现“随处放置、随手取用”,老人儿童均可轻松挪动;

  • 全环境交互优化:采用多麦克风阵列+AI降噪算法,在厨房抽油烟机、客厅电视等嘈杂环境下,语音识别准确率仍达95%以上;

  • 全人群友好设计:“长辈模式”采用大图标大字体,并隐藏复杂功能入口,“儿童模式”通过AI内容审核过滤,自动屏蔽不适宜内容,解决“老人看不清、孩子用不放心”的问题。

 

服务升级:从“被动响应”到“主动感知”,强化情感联结

        传统带屏音箱局限于“被动响应”,无法形成用户行为记忆,而AI中屏通过“交互数据沉淀+个性化服务推荐”,不仅能精准执行指令,更能基于用户行为习惯预判潜在需求,实现从“工具属性”到“情感陪伴”的升级。

  • 儿童成长陪伴:自动记录孩子的动画观看进度、学习偏好,如孩子说“看昨天的恐龙动画”,中屏可直接调取历史记录,并在播放30分钟后提醒“该休息眼睛了”,联动前置摄像头的“眼动追踪”功能,监测孩子坐姿并实时纠正,实现“娱乐+健康+教育”三重守护;

  • 老年关怀服务:通过语义理解与行为分析识别老人潜在需求,如用户每周三固定说“看戏曲”,中屏会提前10分钟推送“今日推荐剧目”;若老人连续24小时未发起交互或者主动呼救“救救我”,可以自动向预设紧急联系人发送提醒,降低独居风险;

  • 家庭协同交互:针对多成员共同需求,支持“场景联动指令”,如夫妻下班晚归时说“今天想看喜剧”,中屏会自动筛选近期热门喜剧电影,同时联动智能灯光系统调暗亮度、智能窗帘系统关闭窗帘,营造“家庭影院”氛围,无需手动操作多台设备,让AI智能体真正“读懂家人”。

 

重构家庭生态,延伸社会价值边界

 

        凭借“家庭生态整合、社会数据赋能”两大能力,AI中屏从“单一设备”跃迁为“家庭-社会连接节点”,让AI智能体融入家庭生活,并反哺社会治理。

 

家庭生态整合:从“设备孤岛”到“场景协同网络”

        传统智慧家庭面临“设备联而不通”的困境。据中国信通院2025年《智能家居互联互通报告》,不同品牌设备的场景联动成功率不足50%,导致用户需在多APP间频繁切换。AI中屏通过“中枢调度能力”,打破设备壁垒,构建“场景协同网络”。

        以家庭健康管理场景为例,其整合价值体现在三方面:

  • 跨设备数据互通:联动蓝牙血压计、血糖仪、体脂秤等设备,自动采集老人健康数据,无需手动录入,数据实时同步至中屏健康模块,生成周/月趋势报告;

  • 场景自动触发:若血压数据超出正常范围,中屏自动推送降压饮食建议,并联动智能药盒提醒按时服药,同时向子女手机发送预警信息;

  • 服务无缝衔接:用户点击报告中的“咨询医生”按钮,可直接跳转至合作三甲医院的在线问诊页面,无需额外下载医疗APP,实现“数据采集-风险预警-医疗服务”的全流程闭环。

 

社会数据赋能:从“家庭终端”到“城市治理微观节点”

        通过用户授权的脱敏数据,AI中屏可反向赋能城市治理与公共服务,实现从“家庭价值”向“社会价值”的延伸。其赋能路径主要包括:

  • 老年公共服务优化:通过分析中屏老年用户的交互数据(如戏曲观看偏好、健康资讯点击量、紧急求助频次),社区可精准规划公共服务,例如向戏曲偏好用户集中的社区增设“老年戏曲活动室”,向紧急求助频次高的区域增加“社区养老上门服务”频次;

  • 教育资源均衡配置:汇总区域内儿童中屏的教育内容点播数据(如数学思维、英语启蒙课程的点播占比),为教育部门提供“课后服务资源调配”依据,例如向“科学实验课程”点播量高的农村学校补充科学实验器材,并开展教师专项培训,推动教育资源均衡;

  • 能源管理与低碳治理:中屏连接家庭智能电表、空调等设备后,可统计不同时段的能耗数据,并将脱敏汇总数据反馈给电力公司,助力城市低碳治理。

 

AI中屏:开辟智慧家庭增长新路径

 

        在通信市场传统业务增长渐趋平缓的背景下,寻找新的增长动力成为运营商的重要战略方向。AI中屏凭借与宽带、视频等现有业务的高协同性,已成为运营商开拓智慧家庭市场、提升用户价值的关键抓手之一。​

        其商业价值主要体现在三方面:​

  • 用户价值提升:通过将AI中屏纳入“硬件+服务”套餐体系,为用户提供影视、教育、健康等综合服务,提升ARPU值,助力运营商增收。​

  • 用户粘性强化:AI中屏作为家庭交互核心与AI智能体载体,不仅可以解答用户的日常问题、与用户情感交流,还能结合数据驱动运营,成为增值服务的关键分发渠道。例如,通过分析用户中屏使用数据(如儿童课程观看时长、健康数据查询频率),精准推送个性化服务,例如向频繁查询血糖数据的用户推荐“糖尿病管理专项服务包”,提升增值服务转化率。​

  • 生态协同构建:AI中屏助力运营商整合“硬件终端+内容资源+服务能力”。例如,通过对接影视、教育、医疗资源,实现“一次订阅、多端使用”(中屏、电视、手机同步享有服务),助力运营商提升市场竞争力,为智慧家庭业务的持续增长奠定基础。

 

        2025年,多家运营商将“AI智能体规模试点”写入年度规划,为智慧家庭打开新的增长窗口。凭借全场景交互、全人群适配、全服务整合的能力,AI中屏已成为“AI for All”落地家庭的首选入口。它以“家庭中枢”定位,同步解决场景痛点、情感需求与商业变现,预计2025—2027年将在智慧家庭细分市场形成千万级集采规模,成为运营商家庭用户留存与价值提升的优先载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