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大视频:重塑视频新体验

发布时间:2025-11-20 作者:中兴通讯 单长亮

        以IPTV为代表的大视频业务,正面临用户体验升级、技术架构革新与运维效率提升的三重挑战。人工智能技术的突破性发展,为视频行业带来了从内容分发到用户服务的全链路变革机遇。本文深入剖析AI如何重塑IPTV生态,为运营商提供可落地的智能化转型路径。

 

技术架构:构建“算力-算法-场景”的协同体系

 

        AI在IPTV领域的应用并非简单的技术叠加,而是通过分层架构实现“算力底座-算法引擎-业务应用”的有机协同,构建内生智能的业务体系。其整体架构分为三层,各层间通过标准化接口实现数据流转与能力调用,形成端到端的智能化支撑能力(见图1)。

 

AI算力层:打造分布式智算底座

        算力是AI应用的核心基础设施,需解决传统IPTV专网内算力分散、终端算力不足的痛点。该层级基于TCF云底座实现GPU、CPU等异构资源的虚拟化管理,通过动态算力调度算法,将CDN边缘节点、核心机房主机与终端设备的算力整合为统一资源池。

 

AI基础能力层:构建AI能力矩阵

        AI基础能力层分为5个模块:训练引擎、推理引擎、算法仓、模型推理和能力开放。

  • 训练引擎:在虚拟化层之上部署中兴通讯AIE平台。AIE包括包含当前开源界流行的多种算法引擎,例如基于pytorch、keras、tf等框架的深度学习引擎。训练引擎结合IPTV业务数据(如用户观看日志、运维故障记录、视频内容特征),训练出适用于特定场景的模型。

  • 推理引擎:推理引擎通过vLLM等高性能框架,实现模型的低延迟部署。

  • 算法仓:基于AIE框架和引擎,结合IPTV系统的各类业务数据,训练出大视频应用模型,包括视觉大模型、运维大模型、视觉小模型、运维小模型以及视频领域的视频生成处理引擎。这些模型构成了AI大视频应用的能力基础。

  • 模型推理:加载算法仓已有的模型,进行智能问答等数据生成。

  • 能力开放:将AI能力封装为标准化服务,供上层应用系统调用。例如,AI EPG系统可通过调用算法仓的“智能推荐模型”,实现场景化的内容推荐;CDN可调用“流量预测模型”,提前在热门区域缓存高热度内容。

 

AI应用层:覆盖交互、内容分发、运维三大场景

        应用场景层是AI能力的最终落地载体,围绕用户体验、内容分发与运维效率形成三大应用场景:

  • AI EPG:重构用户交互体验,提供AI观影助手、生活助手等功能;

  • AI CDN:优化内容分发效率,实现CDN资源智算升级与智能算力纳管;

  • AI OPS:提升运维自动化水平,涵盖智能质差分析、故障定位与自修复。

 

核心功能:从用户端到运维端的全场景革新

 

        AI大视频方案突破单一功能范畴,在IPTV领域形成覆盖“智慧交互-智能分发-自智运维”的全链路解决方案,每个环节均通过技术创新解决行业痛点,带来可量化的体验与效率提升。

 

AI EPG:重构家庭娱乐交互体验

        传统IPTV的EPG系统以静态菜单为主,用户需通过遥控器逐级操作,存在交互繁琐、内容发现效率低的问题。AI EPG通过引入大模型与多智能体技术,将静态节目单升级为“主动服务型智能助手”,核心功能包括对话交互、观影助手、生活助手等。

        对话交互实现“无遥控器”操作。基于LLM+RAG技术架构,AI EPG支持全场景自然语音交互,用户可通过语音完成频道切换、播放控制、内容搜索等操作。与传统语音遥控相比,该方案支持模糊语义理解,识别准确率提升至92%以上,同时支持免唤醒词多轮对话,对话流畅度接近真人对话体验。

        观影助手针对内容发现难的痛点,通过多维度数据分析实现个性化服务,精准匹配用户需求。

智能搜索:支持基于剧情、台词、演员、风格的多标签搜索,例如用户描述“一个关于太空探险的国产电影”,系统可通过语义理解匹配《流浪地球》《独行月球》等内容。

  • 智能播单生成:结合用户观看历史、收藏记录与实时热度数据,自动生成“周末家庭观影清单”“儿童动画合集”等个性化播单。

  • 智能识图:用户在观影过程中询问“画面中的演员是谁”,系统可实时截取画面并调用视觉模型,识别人物信息并推荐相关作品。
     

        生活助手拓展IPTV服务边界。AI EPG突破传统视频服务范畴,整合生活服务资源,通过多智能体协同实现场景化服务。例如,“健身教练智能体”可根据用户体型数据推荐健身课程,并同步调用电视摄像头进行动作纠正;“教育智能体”支持英语对话练习,通过TTS模拟外教发音,同时对用户发音进行实时纠错。这些功能通过对接第三方API与本地知识库实现,使IPTV从“大屏娱乐中心”升级为“智能生活中枢”。

 

AI CDN:实现内容分发的智能化与高效化

        CDN是IPTV内容分发的核心基础设施,传统模式存在缓存命中率低、带宽成本较高、业务类型单一的问题。AI CDN通过引入预测算法与智能算力,将内容分发网络改造为“算力分发网络”。

  • 智能分发:基于预测的智能缓存
     

        通过时间序列分析结合用户画像技术,AI CDN可预测未来24小时内的内容访问热度,提前将高热度内容缓存至边缘节点。例如,在世界杯期间,系统通过预测访问峰值,提前在球迷密集区域的CDN节点缓存赛事内容,将回源率降低40%以上。

  • 视频优化:提升画质与传输效率
     

        针对超高清视频应用,AI CDN引入两项关键技术:2D转3D,通过深度学习模型自动估算2D视频的深度信息,实时生成3D视频流,用户佩戴快门式3D眼镜即可观看,转换延迟控制在0.5秒以内;智能压缩,基于自研视频编码算法,在保证画质的前提下,将视频码率降低65%~90%,例如1080P视频可从8Mbps压缩至2Mbps,大幅节省存储与带宽成本。

  • 分发智能:智算升级与算力调度
     

        通过对边缘CDN节点的智算改造,在传统的CPU算力、存储算力之外增加GPU算力,实现智能算力的分布式部署。通过在CDN调度中心增加智算调度功能,实现对全网智能算力的统一纳管和统一调度。升级之后的CDN网络,支持各类AI大视频模型的下沉部署,满足边缘智算应用低时延快速响应的需求。

 

AI OPS:推进运维从“人工响应”到“智能自治”

        IPTV运维涉及业务平台、CDN、接入网、终端等多个环节,传统运维依赖人工排查,存在故障定位慢、质差分析效率低的问题。AI OPS通过大模型与知识图谱技术,实现运维全流程自动化,核心功能包括智能质差分析和故障自修复。

  • 智能质差分析:30分钟定位问题根源
     

        播放卡顿、画质模糊等质差问题是IPTV运营的主要痛点,传统分析需跨部门协同,耗时耗力。AI OPS通过端到端质差分析算法,整合终端探针数据、CDN日志、网络拓扑信息,自动定位问题环节。

        系统从运维文档、故障工单中提取实体与关系,形成结构化知识网络;数据汇聚,实时采集机顶盒播放日志、CDN节点带宽利用率、接入网时延等数据;基于DeepSeek-32B模型,对比历史故障案例,识别质差模式;生成可视化质差报告,明确问题根源并给出优化建议。

  • 故障自修复:实现“故障自愈”
     

        对于明确的故障,系统自动执行修复脚本,恢复时间从1小时缩短至5分钟。目前,AI OPS已实现磁盘故障、CDN调度异常等15类典型故障的自修复,故障恢复率达85%。

 

        人工智能技术在IPTV领域的应用已从概念验证进入规模化落地阶段,其价值不仅在于优化单一功能,更在于通过“算力-算法-场景”的协同,重构IPTV的技术架构与业务体验。未来,随着技术的持续迭代与边缘算力更加普及,AI大视频将进一步实现“个性推荐更精准、运维决策更智能、服务场景更丰富”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