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用户编排:千变万化,随您而变

2021-09-15 作者:中兴通讯 张宏涛 阅读量:
智能用户编排:千变万化,随您而变 - 中兴通讯技术(简讯)
您当前访问的的浏览器版本过低,为了给您带来更好的体验,建议您升级至Edge浏览器或者推荐使用Google浏览器
取消

智能用户编排:千变万化,随您而变

发布时间:2021-09-15  作者:中兴通讯 张宏涛  阅读量:

5G时代,移动通信网络已经发展到了一个异常复杂的阶段。网络形态灵活多元,有更多的频段资源(4G/5G、低频/高频)和更多的网络服务模式(LTE/SA/NSA/CA),其中NSA还包括多种双连接方式;业务需求丰富多样,传统的2C业务继续演进,前景广阔的2B业务也在各行各业得到广泛应用;终端能力差异拉大,从存量4G终端到5G终端,以及各种工业终端和IoT模组,3GPP协议版本从R8演进到了R17,网络需要适配各种各样的差异化的终端能力;无线环境复杂多变,覆盖、干扰、负荷等各种问题交织在一起,网络优化工作错综复杂。

在这种复杂的局面下,如何灵活适配各种网络形态、业务需求、终端能力和无线环境,为用户选择最优的服务频点&小区和最优的服务模式,同时兼顾用户个体的体验和网络整体的性能?这对5G网络运营商和基站设备厂家提出了巨大的挑战。

中兴通讯创新性地提出了智能用户编排的理念(见图1)。用户编排以用户感知提升为核心驱动力,综合考虑终端能力、业务需求、终端的时空位置、网络能够提供的服务能力、并结合射频指纹栅格知识库的原子能力,从给定的“频段&小区集合”和“网络服务模式集合”中求取最优解。其中,频段&小区集合包括4G和5G网络,而服务模式主要是指CA模式(载波聚合)和DC模式(双连接)。网络服务能力包括:在终端当前位置上有几层网覆盖,各频层小区的带宽资源、信道质量、负荷,以及频层之间的聚合模式(CA/DC)等。对于业务需求,基站可以基于5QI/切片ID识别业务,如果没有分配专用5QI/切片ID,则可以基于DPI深度包检测技术识别业务,或者根据来包业务量简单识别大/小包业务等。

     图1  智能用户编排实现精准用户导引

智能用户编排可以应用于很多场景,如用户感知变差、业务建立/释放,小区拥塞或网络负荷不均衡、载波节能关断/休眠等,只要基于某种原因需要将用户从服务小区迁移出去,都可以通过“用户编排”求解最优的服务频点&小区和最优的CA/DC模式。

智能用户编排伴随切换过程来实现,编排属于判决,切换属于执行。相比传统的切换判决,用户编排综合判决更多的因素,提升了目标频点&小区选择的精准性,以及切换整体判决的健壮性。从业务角度来说,不仅有业务级的切换允许判决,如一些短包业务,可能刚切换出去甚至尚未切换出去就已经结束,切换过程的用户面中断时延反而不利于用户感知,因此除非业务感知严重变差,一般不建议切换,也有业务级的期望频点范围和小区范围的判决,如一些2B业务只允许在专用频点上,或只允许在一定小区范围内移动。从小区的角度来说,不仅有邻区负荷判决(上下行PRB利用率、RRC用户数等),也有邻区信号质量判决,信号质量不仅包括传统的下行电平(RSRP),也包括上/下行的干扰和频谱效率。这些邻区信息通过UE测量报告、站间信息交互、射频指纹栅格库查询等方式获取。

智能用户编排用到的射频指纹栅格是一种逻辑栅格,基于周期性的同频测量报告(服务小区+两个最强同频邻区的RSRP)进行栅格划分和UE定位,通过对每个栅格位置上的用户行为和邻区信息的训练学习,为以后的用户提供查询服务。譬如可以查询UE当前位置上有哪些频点&邻区覆盖,评估每个邻区的信道质量,辅助于切换判决;也可以根据查询结果直接触发盲切换,减少和避免不必要的异频/异系统测量,减少测量间隔带来的对用户性能的影响(间隔内终端在源小区停止数据收发,到目标执行测量),减少用户在源小区弱场的停留时间。

智能用户编排的CA/DC聚合模式最优解,主要是判决可聚合带宽资源最大化,提高用户感知的上限,同时也负责在切换过程中一步到位把CA/DC建立起来。传统的切换过程只负责把用户切换到目标小区,用户到目标小区之后,会根据终端能力,重新发起测量,并根据测量结果触发CA/DC建立。智能用户编排会把已经获取的服务小区&邻区的相关信息充分利用起来,在切换过程中随消息携带给目标小区,以供目标小区判决,在切换过程中或切换完成后直接触发CA/DC建立,减少和避免不必要的异频/异系统测量和空口重配过程,节省信令开销,保障用户感知。

智能用户编排从4G/5G融合组网的角度出发,基于AI技术底座,建立自主进化的网络服务能力知识库,结合终端能力、业务需求等多种因素,灵活适配各种网络形态和无线环境,实现从“以网络为中心”的服务模式转变为真正“以用户为中心”的服务模式,从而真正促进5G产业的快速发展。

中兴通讯业界领先的智能用户编排理念立足于当前,着眼于未来,以应对网络、终端、业务需求的演进变化——千变万化、随您而变。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