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7月,随着渤海湾钻井平台5G专网正式开通,中海油海上油田全面迈入5G时代。中兴通讯联合辽宁电信与中海油共同打造的“海底光缆+微波+5G”融合专网,解决了离岸40~300公里海域的通信难题。这场通信技术的深海突围,推动我国最大海上油田开采实现从“人力密集型”向“数据驱动型”的历史性跨越。
传统海上油田只在主平台上架设微波设备与陆地通信,周边船只离开平台后只能通过卫星通信。在面对海上台风、大雾等恶劣天气时,网络时延大、速率低、移动性受限,网络中断频发,严重制约了海上作业的安全高效运行。中海油亟需一场通信革命解决长期困扰海上作业的瓶颈。
中兴通讯联合辽宁电信,率先以渤海湾为试点,在中海油建设5GC控制面,同时将UPF与5G基站部署在各钻井平台上。通过海底光缆,将中海油与渤海湾上7个钻井平台连接在一起,并利用基站的超远距离覆盖,实现了周边海域的5G通信。
由于各钻井平台使用了统一的5GC控制面,钻井平台上基站连续覆盖,周边作业船只可以在不同平台间无缝切换、互通,作业船只及平台上设备数据通过5G专网基站回传到平台上的UPF,由UPF进行本地数据卸载、转发至平台应用服务器和总部应用服务器分析,保障数据不出作业区域,同时可以满足大带宽、低时延业务要求。
初战告捷后,中海油其他各分公司纷纷希望分享革命的果实。在2024年,中海油东营分公司在渤海湾南岸、中海油上海分公司在东海、中海油深圳分公司在南海、中海油湛江分公司在北部湾,陆续搭建了5G专网,在钻井平台上建设UPF与5G基站,同时接入总部的5GC控制面。至此,一张跨海域的5G专网初具雏形。
在这张网络中,中兴通讯量体裁衣,针对不同海域采用不同方案。
在无线层面,为满足中海油各海上平台及附近海域网络覆盖需求,通过在海上平台建设超远覆盖的基站解决海上网络覆盖问题。基站使用波束赋形技术,通过调节各天线发射信号的相位,使其在终端接收点形成电磁波的叠加,从而提高接收信号强度;同时通过高增益定制终端SE9102接入5G网络,结合不同天线特点,采油船平台采用定向天线,倒班船采用全向天线,并将终端改造为外置天线,提升射频增益改善无线链路,进而实现数据传送速率最大化。
在传输层面,上海海上平台距离陆地约300km,使用卫星回传方式,辽宁、东营、深圳、湛江钻井平台通过海底光缆接入电信A设备及B设备。各海油分公司设备通过跨省OTN专线与总部5GC连接,打通海油内网,用于传输5G专网的控制信令。取代之前微波方案,保证了传输的稳定可靠。
核心网层面,中兴通讯面对ToB场景采用轻量化i5GC,包含5GC中的AMF、SMF、UDM等主要网元,旨在为中海油提供轻量化、行业定制增强以及本地简化运维的5G核心网。
整体方案层面,天津部署5GC控制面和统一网管,渤海、东海南海、北部湾区域海域钻井平台部署用户面UPF(见图1)。辽宁、东营、深圳、湛江区域无线基站与UPF通过海底光缆接入陆地办公网;上海通过卫星接入陆地办公网。所有终端由总部i5GC中的UDM统一放号管理,满足不同分公司作业船只在不同海域间的漫游场景,同时各子公司使用不同号段区分,便于管理。并在总部部署统一网管,实现无线、传输、核心网多维度统一运维管理,提供完善的网络配置、故障监控、统计、跟踪分析、版本升级、安全管理等核心运维能力。内嵌iDOS企业门户,提供业务看板与设备看板,通过大屏呈现,实现可视化运维。
为了配合中海油网络快速开通上线,中兴通讯提供免设计、免安装、免调试的三免方案,在产线完成预安装,设备到达各分公司后根据现场环境一键改配。设备运输至钻井平台上直接连线加电即可工作,现场开通时间小于24小时,极大缩短了工程周期。
中兴通讯与中海油的合作中,5G专网不仅解决了海上油田的通信瓶颈,更重构了海洋油气开发的生产范式,具有可复制效应,为以后更多远洋场景提供了宝贵的借鉴意义。正如中海油总工程师所言:“5G不是简单的技术升级,而是打开深海能源宝库的金钥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