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容量、分组化——融合型城域OTN应用发展趋势

发布时间:2012-08-17 作者:陈树民,潘恺,胡军州(中兴通讯)

未来的通信是“IP”一统江湖的时代,移动互联网、高清视频等业务高速发展,带宽压力越发明显,大容量、分组化已经成为城域传送网最为突出的需求。传统的DWDM、MSTP已不能适应新形势的发展要求,OTN、PTN/IP RAN正逐渐成为光传送网的主流技术。城域OTN如何与PTN/IP RAN、数据城域网配合,做到网络合理、有效利用,构建一个高效、安全的城域OTN网络,是需要进一步思考的问题。我们通过对OTN与PTN/IP RAN的混合组网模式进行分析,提出其混合组网的方案和未来网络演进的建议。


OTN与PTN/IP RAN的混合组网模式分析

    随着3G、LTE的大规模部署,PTN/IP RAN在现网已经得到广泛应用,其优势主要体现在IP化基站、大客户专线等小颗粒业务的灵活接入和汇聚,对大颗粒业务的传送能力却存在不足。OTN作为一种光电联合调度的技术,其优势在于大颗粒业务的灵活调度,对接入汇聚层小颗粒业务处理能力有限,其主要定位于网络中的核心骨干层,随着未来业务量的高速发展将会逐步下沉。因此在城域核心、汇聚层会出现OTN与PTN/IP RAN的叠加网络,如何发挥二者的优势,扬长避短,以满足网络性能和管理能力不断增长的需求,成为运营商关注的问题。

    OTN主要用于GE/10GE业务疏导,包括城域数据网业务、大颗粒大客户业务的调度,以及PTN/IP RAN over OTN方式调度等。IP化的3G和2G基站通过PTN/IP RAN网络承载;高品质大客户业务,通过MSTP、PTN/IP RAN承载;普通大客户业务及其他综合业务接入,则通过PON接入,OLT上行通过OTN网络承载。

    随着3G和LTE基站的进一步部署,PTN/IP RAN网络容量需求进一步增大,核心/汇聚层PTN/IP RAN线路速率向40GE发展,宽带业务量的增长使PON的OLT的部署位置更低,OTN将进一步向汇聚层甚至接入层下沉。

    OTN汇聚层网络中配置中小容量电交叉,组环网,对OLT上行业务进行子波长级电层保护,可为PTN/IP RAN提供透传功能,以节约光纤资源。汇聚层OTN建设时间一般会晚于PTN/IP RAN,初期采用PTN/IP RAN单独组网,后期随着OTN的部署,可采用叠加组网,PTN/IP RAN与OTN对接接口速率以10GE/40GE为主。

    核心层OTN则面临大量GE、10GE业务调度的需求,以及PTN/IP RAN、路由器的40GE端口业务的调度需求,40G/100G OTN技术将会在核心层部署。OTN核心层组Mesh网,建设大容量光电混合交叉系统。光交叉用于调度全业务波长级业务,电交叉用于调度PTN/IP RAN至RNC的业务、RNC之间的业务和宽带数据业务。


OTN与PTN/IP RAN混合组网实际部署

    传统的波分和SDH混合组网一般采用叠加方式,波分只起到距离拉远和提升传输容量的作用,网络层次不够简化,两张网络相互独立。PTN/IP RAN与OTN的混合组网,将进一步发挥OTN的光电调度优势,与PTN/IP RAN配合实现业务的统一承载,网络更加高效。

    2G/3G/LTE基站回传业务和家庭宽带业务均属汇聚型业务,调度需求较集中,2G/3G/LTE基站业务由PTN/IP RAN接入,宽带业务由PON网络接入,底层由OTN提供波长/子波长通道。大客户业务属分布型,调度需求较分散,在核心点、汇聚点、边缘节点多处均存在调度需求,可由PTN/IP RAN进行调度。

    PTN/IP RAN配置LSP保护,OTN可以配置光线路保护或者配置波长/子波长级别保护。汇聚层及以下故障,会引发PTN/IP RAN LSP的倒换,核心层如果不配置OTN保护,如有故障也会引发PTN/IP RAN LSP的倒换,如配置有保护,则首先进行物理层倒换(波长/子波长),不会对业务层面造成影响,只有LSP的两条物理路由全部中断才会引发 PTN/IP RAN LSP的倒换。
业务开通大致可分为两种策略,如图1所示。业务开通策略一,自基站PTN/IP RAN设备起,经接入环、汇聚环以及核心骨干层至核心节点PTN/IP RAN设备之间,全程建立主备各1条LSP,同时保证在途经各环路及OTN的通路上全程不同路由,PTN/IP RAN与OTN之间以双节点对接,OTN进行业务调度,不对业务进行保护。此种方式占用核心层资源少,对交叉容量需求小,但核心层OTN设备或光缆如有故障,将引发LSP倒换,业务量较多时,业务倒换无法保障,维护压力较大。


    业务开通策略二与业务开通策略一的区别在于,在核心层,OTN对主备LSP分别再做物理层保护。策略二则需视故障点而定,汇聚接入层故障,由PTN/IP RAN执行LSP层面的保护倒换;核心层故障则首先由OTN进行物理层的保护倒换,只有核心层的主用LSP两条物理路由全部故障的情况下,才会进行业务层面PTN/IP RAN LSP之间的倒换动作。此方式占用了更多的OTN核心资源,对OTN交叉容量需求较大,安全级别更高,稳定性更好。

    此外,如果需要抵御核心机房PTN/IP RAN落地设备失效, PTN/IP RAN需要配置伪线双归属保护。


OTN与PTN/IP RAN混合组网的发展趋势

    随着宽带业务的进一步发展和LTE的部署,核心、汇聚层带宽需要进一步提升,PTN/IP RAN核心、汇聚层线路速率向40GE发展、接入层线路速率向10GE发展,以满足LTE基站的带宽需求。业务发展也对OTN线路单波速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40G、100G系统可以有效利用现有网络基础设施和已经部署的优质光纤,进一步降低设备空间占用和功耗。

    随着PTN/IP RAN和OTN在城域网的进一步部署,网络层次向扁平化发展,网络业务调度更加高效,运维更加便捷,大致可以划分为两种组网方式,叠加组网和对等组网模型,如图2所示。模型一,目前OTN和PTN/IP RAN完全独立,属于两层网络,采用PTN/IP RAN Over OTN的叠加组网模型,并不是融合型的网络,网络资源利用效率和调度效率相对较低。


    模型二,OTN和PTN/IP RAN网络功能和定位上融合,PTN/IP RAN和OTN采用对等组网模型(对接为NNI方式),而不再是PTN/IP RAN Over OTN的叠加模型(对接为UNI方式),实现PTN/IP RAN和OTN的全网端到端的运维管理。网络真正实现扁平化的目标,使得OTN和PTN/IP RAN网络可以相互协同,资源做到统一规划和调度,借助于设备网关的功能达到业务端到端配置、资源统一协调。网关设备完成PTN/IP RAN的PW与OTN的ODUk/ODUflex的业务转换,实现PTN/IP RAN与OTN的无缝融合、业务跨域互通、网管互通、端到端OAM和保护功能, 提升网络快速运维能力和电信级网络可用性。

    模型三,采用PTN/IP RAN和OTN的融合型设备进行组网,在融合的平台上同时传送TDM、Packet和波长业务,而不再采用OTN、PTN/IP RAN两款设备组网,使得网络更加精简、高效。目前业界融合型设备发展趋势分为两种:在城域OTN设备上增强分组化能力或者在PTN/IP RAN设备上增强大颗粒业务与光层业务调度能力,从而实现业务的统一承载。


    大容量、分组化已经成为城域传送网当前最为突出的两大需求,城域的分组传送网、OTN网络、城域数据网分别有着不同的功能定位,但是随着OTN在城域的进一步部署,不可避免涉及到与PTN/IP RAN传送网的网络层次重叠和功能重合的问题。OTN与PTN/IP RAN的融合型网络必将成为未来城域传送网的发展趋势。网络层次扁平化,网络调度效率的提升,将会直接降低网络投资,提升运维效率,并提升业务服务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