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在机器终端侧的广泛部署大幅提升了机器智能水平,驱动6G通信系统中的“物联”服务对象从“可联网”的感知设备拓展至“可自主”的智能机器。预计到2030年,以智能车、工业机器人为代表的智能机器通信接入量将超总接入量的85%。规模庞大的智能机器联网,通过对信息的感知-传输-计算,完成实时协同,做出自主决策,其性能关键是对物理世界状态信息的低开销、高时效追踪处理。现有的低时延通信体制主要依赖叠加物理资源来提升传输管道的容量,但海量智能机器的接入导致通信系统长期处于重负载状态,沿用传统通信体制将导致能耗激增,难以可持续发展。为此,亟需一次通信范式的革新,以激活智能在物理空间内的高效、有序流动为目标,推动通信网络从“比特管道”向“智能中枢”的根本转变。
在此背景下,“以智促简”的通信理念(ComAI)应运而生,旨在打破传统通信与智能相分离的设计逻辑,以语义信息论为理论基石,通过定义语义熵、语义互信息等全新度量,构建“先算后通”甚至“边算边通”的通信体系,将通信系统的设计目标从“语法无误”升级为“语义保真”,强调数据传输对决策控制的效用,不仅是尽可能传得准,更是及时传对关键的信息,实现从传输语法比特到交互语义意图的跃升,真正满足智能机器间的高时效协同需求。正如语义信息论所揭示:通信系统可沿“熵减”方向优化,通过智能压缩突破香农极限,通过环境适应获取容量增益。这不仅是通信技术的进化,更是通信逻辑从“连接万物”到“理解万物”的质变。
为了推动对这一方向的系统化探索,本专题以“面向6G的高时效智能机器通信技术”为主题,围绕“以智促简”的关键理念,汇集了来自通信、人工智能、自动控制等多领域的研究团队,共同探讨智能机器通信的新范式、新路径和新挑战。专题共收录6篇代表性论文,内容覆盖理论创新、系统设计与典型应用。我们相信,6G的未来不仅在于传得更快,还在于“传得更懂”;不仅在于比特的准确,更在于意图的精准。希望本专题能为这一愿景的实现贡献力量。
最后,我们诚挚感谢所有作者的卓越工作与创新思考,感谢审稿专家的评审与指导,也感谢广大读者的关注与支持。让我们共同期待6G时代“以智促简、无线可能”的精彩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