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信辞库

发布时间:2003-11-27 作者:中兴通讯 阅读量:

超3G

  超3G是ITU定义的“Systems Beyond IMT-2000”的简称,意为超越3G的系统,也有称为后3G、增强型IMT-2000(Enhanced IMT-2000)等。1999年ITU-R TG8/1会议确定的5个IMT-2000无线接口技术的框架性标准,包括无线接入部分和核心网在内的3G第1阶段的标准尽管一直在频繁更新,但到2002年底都将基本完成。目前,ITU将工作重点放在能提供更高无线传输速率和统一灵活的全IP网络平台的下一代移动通信系统上,计划2003-2007年研究关键技术和要求,2007-2010年制订标准。超3G,也有人称为4G,但由于目前第3代移动通信系统仍处于起步阶段,还没有大规模商用,本身的能力又有很大的扩展空间,所以ITU强烈呼吁不要使用“第4代移动通信”这个术语。

  WRC-2000世界无线电通信大会已经确定了IMT-2000扩展频谱,将其用于增强型IMT-2000系统,目前ITU WP8F工作组正在对这些频谱进行规划。

  对于超3G最基本的目标和要求的建议,目前已完成了框架,还没有任何结论,如超3G在高速移动环境下支持20 Mbit/s还是100 Mbit/s,静止环境最高速率支持100 Mbit/s还是1 Gbit/s等,都处在探讨阶段。

  超3G基于IPv6核心网的互连互通,支持IP地址的个人化与可携带化;支持高速移动与全程覆盖,地面网络承载与控制全程分离;支持全业务如电信业务(电话、短信等)、IT业务(浏览、点播等)、媒体业务(视频、音频广播)和家政业务(助理、管理、教育)等多种业务;要求采用时空联合处理、网络分集等新技术,发射能量较3G系统降低10dB以上,频率利用率较3G系统提高5至20倍,达到2~10 bit/(H.zs)。

  由于日、美及欧洲等国家和地区的踊跃参加,事实上虽然对于超3G还没有形成清晰、一致的概念,但新一轮的技术之争已经拉开了序幕,以便在超3G上及早争取领先和有利的地位。

多径衰落

  多径衰落(Multipath fading)即由多径效应引起的衰落。通常,电波在移动环境中传播时,会遇到各种物体阻挡,经反射、散射、折射和绕射等不同路径到达接收天线,成为通过各个路径到达的合成波。由于各路径分量的幅度和相位各不相同,因此合成波信号起伏很大,称为多径衰落。多路径场分量间的干涉形成接收场的衰落。各路径场分量的相位与频率有关,因而它们相互干涉后的接收场的幅度也与频率有关,这种特性称频率选择性。频率选择性衰落可以产生明显的交调和误码,克服方法是分集接收。电离层短波传播、对流层微波视线和散射传播、移动无线电信号传播均可出现明显的多径衰落。多径传播形式主要有:直射波、漫反射、镜面反射和有阴影遮蔽的直射波。

  抗多径衰落除了在系统设计时留有必要的多径衰落储备余量外,还可以采取如下几种措施:

  • 采用交织编码与卷积编码相结合技术
  • 采用极化成形技术
  • 采用差分调制方式

用户识别模块

  用户识别模块是由中国联通公司倡导并得到国际CDMA组织(CDG)支持的移动通信终端用户识别及加密技术,支持专用的鉴权加密算法和通过无线(OTA, Over The Air)下载技术,可以经空中接口方式对卡上的数据进行更新和管理。用户识别模块(UIM)卡的功能类似于全球通(GSM)手机中使用的用户识别模块(SIM)卡,可进行用户的身份识别及通信加密,还可存储电话号码、短消息等用户个人信息,UIM卡采用一卡一号的便利使用方式,用户只要拥有一张属于个人的UIM卡,插入任何一部配有UIM卡接口的CDMA手机均可使用。UIM符合用户的使用习惯和移动通信终端的发展趋势,从而避免了国外CDMA手机号码由运营商直接写入,一机一号无法随意更换的弊端。

空分多址

  对于移动通信系统的多址接入问题,目前已经提出并实现了3种多址方式如FDMA、TDMA、CDMA,空分多址(SDMA)依靠阵列天线来实现多址,将是非常有前途的第4种多址方式。空分多址基于智能天线技术,用波束赋形来分隔不同方向的用户,使同一组资源可以在不同方向上复用,可成倍提高系统容量。使用SDMA技术要求天线波束赋形技术更完善,不同波束之间的干扰应大大降低。在存在多址干扰的环境下和使用有限天线阵列尺寸的条件下,以目前技术水平(包括算法复杂度和微电子处理能力)达到理想的赋形波束还相当困难。

(本期词条由李进良教授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