宽带无线网络的新选择——Wi-Fi分流

发布时间:2011-07-20 作者:魏元 阅读量:

2008年,数据流量在Vodafone网络首次超过语音流量,之后每年翻一番,而在下一个十年里,数据流量将增长300~500倍(Cisco 2008);iPhone仅占全球智能手机销量的17%,但其网络浏览次数却达到全球的65%;在过去3年内,AT&T的数据增长超过了50倍,iPhone用户仅占AT&T总客户3%,但是却占用了40%的网络流量[1]。由此看以看出:以iPhone为代表的智能手机及笔记本电脑,带来了爆发性的数据流量。
与此同时,在以3G技术和长期演进(LTE)技术提供的宽带无线接入服务中,若将服务价格控制在大众可以接受的尺度,则成本将大大超出收益,这是运营商无法接受的。对于电信业界寄予厚望的LTE,其第一应用场景是在室内,这又与无线局域网(Wi-Fi)重叠,而大量的终端已经内置了Wi-Fi功能,所以对于室内无线网络而言,具备低成本、大量终端优势的Wi-Fi技术具有强大的竞争力和吸引力。


    新一代高速无线局域网(WLAN)标准802.11n已经于2009年9月定稿,它以600 Mbit/s高速接入、多输入输出(MIMO)、正交频分复用技术(OFDM)等优势特征,使Wi-Fi能够构造室内外宽带无线互联网并大规模组网[2]。


    文章描述一个支持IP移动的Wi-Fi热区,它是独立成网的宽带无线网络,而语音和其他高价值数据业务仍然可以途经2G/3G/LTE等电信网络,以便电信运营商能够提供更好的服务。


1 Wi-Fi热区的构建

 

1.1 Wi-Fi网络
    当前运营商主导的Wi-Fi网络,由固网应用、笔记本电脑及热点构成,它寄生于有线宽带网络中,是原有电信网络的补充,用于留住客户;而Wi-Fi热区,由移动应用、固网应用、手持终端/笔记本电脑及热区构成,有线网络只作为承载网,能够独立成网,用于分流和新网络新业务。这样的网络,将迎来手持终端、Wi-Fi网络和业务良性发展,如图1所示。

 


 

1.2 统一以太网
    以太网延伸到各个地方已成为不可阻挡的趋势,和迅速成长、渗透到社会的各个方面的Internet一样,以太技术已经延伸到了网络的各个地方:有线网络局域网(Ethernet)、WLAN、EPON、城域网(0G/100G Ethernet)、城际网(100G Ethernet)[3]。


    作为一种无线接入技术,包分争用的WLAN非常适用于Internet数据业务,由于无线/有线的全网无需媒体接入控制(MAC)层和IP层转换,所以它的效率更高。以高效率、简单、低成本的优势,以太网络在开放式系统互联(OSI)的分层模型中,恰如其分地担负了第二层的任务。统一以太网的优势在于[4]:

  • 包分争用,最适合数据业务
  • 统一的MAC包,没有转换开销
  • 统一技术,因而实现简单、成本低廉

 

1.3 802.11n 
    802.11n将能够为WLAN提供100~600 Mbit/s的速率,这一速率约比目前的WLAN快10倍,而且能与现有的Wi-Fi标准广泛兼容,并支持PC、消费电子设备和移动平台等装置。802.11n标称值较多,主要是因为信道带宽和MIMO的不同造成的,计算公式为:
    802.11n 速率=12×信道带宽系数×空间流数×编码位数×编码率×防护时间间隔系数


    具体的参数如表1所示。

 


 

  • 信道带宽系数:20 MHz信道的带宽系数为1,40 MHz信道的带宽系数为2.25。
  • 空间流数:可以为1、2、3、4,必须小于等于传输天线数,并至少支持两条空间流。
  • 编码位数:64 QAM为6,16 QAM为4,四相相移键控信号(QPSK)为2,二相相移键控(BPSK)为1。
  • 编码率:BPSK为1/2,QPSK、16 QAM为1/2或3/4,64 QAM为2/3、3/4或7/8。
  • 防护时间间隔系数:800 ns的系数为1,400 ns的系数为1.11

 

 

 

1.4 Wi-Fi 的无线覆盖能力
    以往的Wi-Fi一直定位为近距离覆盖,但高达4×4MIMO则大大提高了Wi-Fi的无线覆盖能力,最新的测试表明:使用2×2MIMO和500 nW发射功率的接入点(AP),其覆盖能力可以达到空旷环境1000 m (2.5 Mbit/s)及500 m (5 Mbit/s),街道环境则可达到500 m (12 Mbit/s) 。通过适当的规划,Wi-Fi能够覆盖各种类型的地域(如表2所示)[5]。

 


 

1.5 MESH技术
    由于有线线路的部署、租用以及维护的代价非常高,都大大超过了AP本身,所以除了原先的固网运营商,上行链路采用无线方式是Wi-Fi网络运营商大规模部署Wi-Fi网络的必然选择。


    802.11s定义了MESH的架构、安全和路由,采用MESH技术,AP能够自动发现、加入、撤除,并根据带宽和业务的情况,自动连接到其他合适的MESH AP [6]。

 

1.6 AP/AC结构
    为了适应大规模部署和管理的要求,AP已经简化为纯粹的无线控制执行点,而其他的用户认证、用户策略、报文加解密、带宽管理、QoS管理、简式计费、快速移动、网管等功能,均放在其控制器AC上面,AP/AC结构类似于电信蜂窝网的基站/基站控制器。AP/AC之间的接口,采用标准化的CAPWAP协议,rfc5415定义了CAPWAP架构和原语,rfc5416定义了各种802.11控制功能。AC以上,是Wi-Fi网络的核心网,包括AAA、BOSS等各种服务器,可以提供认证、策略和计费等功能[7-8]。

 

1.7 PMIP协议
    支持移动IP是Wi-Fi网络必备的功能。由网络侧代为实现MIP Client的代理移动IP协议(PMIP),由于无需改终端,而在业界普遍应用[9]。将PMIP应用到Wi-Fi中,需要解决一些新的问题:

 

  • 经过进一步的改进,终端的3层切换时间尚可减少30%左右。
  • 即使实现新旧媒体访问网关(MAG)的三角路由,网络仍有丢包。
  • 按照FPMIP协议:原MAG需要知道某个终端的去向,而新MAG需要知道某个新终端的出处,目前Wi-Fi网络没有机制满足这一需求。
  • 因为用户报文被打包在MAG隧道中,MAG1、MAG3是某个组播的组播复制点,STA1是该组播组成员,当STA1切换至某个并未加入该组播组的MAG时,需要研究保证STA1依然能够接收到组播报文,互联网工程任务组(IETF)于 2009年夏天成立了Multimob WG,专门关注组播移动性,该组尚处于初始阶段。

 

 

 


    因此,802.11n产品将具有以下各速率:100 Mbit/s或125 Mbit/s(2×2,20 MHz),200 Mbit/s或250 Mbit/s(4×4,20 MHz),300 Mbit/s或250 Mbit/s(2×2,40 MHz),500 Mbit/s或600 Mbit/s(4×4,40 MHz)。当前的市场产品已经能够提供3×3MIMO以及300 Mbit/s的速率。

 


    网络的性能要求,与终端和业务是息息相关的。由于终端软件和硬件能力的飞速进步,许多业务的服务质量可以通过终端来实现,因此并不需要独占链路的、昂贵的电信网络高服务质量(QoS)。特别对于语音而言,Skype、QQ等使用的是来自Global IP Sound的iLBC解码器,该解码器速率可达到13.3 kbit/s,音质达到G.729,能容忍高达30%的丢包,并能解决IP网络所造成的延迟与抖动[4]。新一代语音编解码器的进步,使得802.11这种非同步开放系统,无需如传统电信网络那样复杂的时序与同步方法,就能实现优良的语音品质。同时,IETF已对此解码器制订标准[10]。


    在开放系统的潮流下,Wi-Fi网络可具备很多开放接口,以便业务提供商开展新业务或提升为现有业务。

 

1.8 OSR协议
    一般情况下,运营商有很多用户,并知晓用户的状态,如:设备信息、用户定位信息、计费信息等;Internet服务提供商(ISP)拥有众多的内容和应用,是内容的拥有者;开放系统资源(OSR)将两者结合起来,使双方都有业务增长点。如图2所示,运营商将一些用户信息提供给ISP供应商获利,而ISP供应商向用户提供新的业务,通过收费或通过更多用户访问来收取更多的广告费进行获利。

 

 



    下面是一些应用场景:
    (1) 定位信息:用户用手机访问Google,发送OSR_Request,查询当前位置附近的咖啡馆,Google根据定位信息和关键字去搜索,将附近离用户最近的咖啡馆均搜索出来,并通过OSR_Response反馈给该用户。

 


    (2) 设备信息:ISP做广告时,可以根据终端能力的不同提供不同的广告内容,比如运营商通过OSR_Response向ISP答复设备信息服务,则不管客户端是个人数字助理(PDA)、PC或手机,用户只要输入统一资源定位器(URL),就可以根据不同的设备得出不同的网页。


    (3) QoS保证:现在很多的视频网站,是无法保证QoS的,在这种情况下,就可以基于OSR的QoS保证功能,在用户看视频的时候,如果选择了确保QoS,则将通过OSR接口发QoS保证消息来提供相应级别的QoS保证。

 

1.9 Wi-Fi热区相关标准
    构建Wi-Fi热区,已经有基本齐备的相关标准,如下所示:

  • IEEE 802.11n提供了更高的传输速率、更大的覆盖范围与更好的信号质量。
  • IEEE 802.11e提供了一定程度的QoS保障机制。
  • IETF MIF、NETEXT、MEXT WG从不同角度对多接口进行研究,包括终端对于不同接口的选择等。
  • IETF Hokey工作组致力于Wi-Fi的快速二层切换,hokey相关机制与FMIP、FPMIP协议的结合使用可以保证Wi-Fi终端的移动性需求。
  • 3GPP TS23.234、TS29.234,互联结构规范,规定了Wi-Fi offload时的数据流向。
  • 3GPP TS32.252、TS33.234,互联计费、安全规范。

 


2 Wi-Fi分流的流向与策略
    Wi-Fi已是运营商用来承担移动数据业务、进行分流的主要手段之一,中国移动甚至提出并正在积极实施2G/3G/LTE/WALN四网合一的战略。随着用户无线数据流量的猛增,Wi-Fi的地位日显重要,如何有效分流各种数据,并同时保证运营商的利益及保持对网络、终端和数据的控制力,需要研发各种新型分流技术,目前主要有3种方式(如图3所示)。

 



    (1) 最初流向采取简单分流,即将所有用户数据直接分流,以减轻3G网络的负载。

  • 数据分流:通过Wi-Fi网络直接从AC分流Internet业务,不增加核心网的负荷。
  • 身份认证有以下两种方法:


    (a) 使用Wi-Fi身份认证信息,由Wi-Fi AAA完成
    (b) 使用SIM卡信息,转由3G AAA完成


    (2) 为了抓住高价值的业务,就需要部分业务仍然经过自有的核心网。

  • 低价值业务的数据通过Wi-Fi流向Internet。
  • 高价值业务通过内部隧道经分组数据网关(PDG),再进入3G/LTE核心网。
  • 高价值业务的区分策略,由系统在必要时下载给终端,此策略尚未标准化。


    (3) 在没有Wi-Fi网络的地方,需要从第三方Wi-Fi网络分流。
    高价值业务由Internet的隧道经PDG,再进入3G/LTE核心网,其他和以上两种方式相同。


    分流策略也是一个关系重大的选择。电信业传统的策略表是用户加业务,这样导致了系统实现非常繁杂,而用户未必需要这样细的颗粒度服务。电信业另一个传统是一切选择保持在网络侧,即在运营商手中。
所以,将Wi-Fi分流的部分选择权交给用户也是一种积极的思路。如按照不同流向制订不同套餐,用户可根据自己的需要和资费,来决定使用何种通道和流向。


3 结束语
    经过多种技术改良,Wi-Fi技术已能构建热区,但并不能支持移动性。虽然通过各种方式,3G网络内部也能分流,但Wi-Fi分流是空中立即分流,不占用3G频谱,因此才能支持未来的无线宽带[11]。分流并不是卸掉包袱。业务分流可使低价值业务直接从Wi-Fi网络分流,而运营商通过PDG开展高价值数据业务。Wi-Fi网络可以自建或与第三方签约,而便捷上网和EAP-SIM统一认证,将极大地方便用户,便于运营商黏住用户。


    以iPhone为代表的手持终端迅猛增长了数据流量,因此使用Wi-Fi网络分流Wi-Fi终端产生的数据流量是合理的和彻底的方案。文章提出的综合Wi-Fi分流解决方案,能够使用户高速无线上网、支持移动性,并全方位满足运营商分流需求。


4 参考文献
[1] GHOSAL A. Mobile Data Offload Can Wi-Fi Deliver[R]. IntelliNet Technologies Inc,2010.
[2] IEEE Std 802.11n. IEEE Standard for Information Technology-Telecommunications and Information Exchange Between Systems-Local and Metropolitan Area Networks-Specific Requirements-Part 11: Wireless LAN Medium Access Control (MAC) and Physical Layer (PHY) Specifications-Amendment 5: Enhancements for Higher Throughput [S]. 2009.
[3] IEEE Std P802.3ba/D3.0. 40Gb/s and 100Gb/s Ethernet Comments. Draft 3.0 Comments[S]. 2009.
[4] The iLBCfreeware org. What is iLBC? [EB/OL]. http://www.ilbcfreeware.org/.
[5] 郑小华. WLAN区域覆盖的探讨[J].电信工程技术与标准化, 2004(2): 12-15.
[6] IEEE Std P802.11s/D0.01. IEEE Standard for Information Technology-Telecommunications and Information Exchange Between Systems-Local and Metropolitan Area Networks-Specific Requirements-Part 11: Wireless LAN Medium Access Control (MAC) and Physical Layer (PHY) Specifications-Amendment 10: Mesh Networking [S]. 2009.
[7] CALHOUN P, MONTEMURRO M,STANLEY D,?Control and Provisioning of Wireless Access Points (CAPWAP) Protocol Specification [R]. IETF RFC 5415.2009.
[8] CALHOUN P,MONTEMURRO M,STANLEY D. Control and Provisioning of Wireless Access Points (CAPWAP) Protocol Binding for IEEE 802.11[R]. IETF RFC 5416.2009.
[9] GUNDAVELLI S,LEUNG K, DEVARAPALLI V,et al. Proxy Mobile IPv6 [R].IETF RFC 5213.2008.
[10] 刘乃安. 无线局域网(WLAN)—原理、技术与应用[M].西安: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 2004.
[11] 夏侯允德. 3G与Wi-Fi,一个都不能少[J]. 数字通信, 2010,37(1):20-22.

 

收稿日期:2010-06-09

[摘要] 以iPhone为代表的智能手机及笔记本电脑,带来了爆发性的数据流量,用Wi-Fi分流部分用户数据已渐成潮流。文章认为通过引入智能天线技术可以增强信号覆盖能力,改良AP/AC能够减少切换时间,引入PMIP从而提供IP移动,使用相对透明Wi-Fi网络有利于提供新业务。文章提出一种无缝覆盖、无缝切换、满足中速移动的Wi-Fi热区,大大分流了用户的Internet及其他数据,而2G/3G/LTE网络则通过业务区分,继续承载语音及其他高附加值业务。

[关键词] 无缝覆盖;无缝切换;Wi-Fi 热区;IP移动;开放网络接口

[Abstract] Smartphones and laptop computers have brought about an explosion in data traffic, and using Wi-Fi to offload data flow has become a trend. This paper suggests that a smart antenna can enhance signal coverage, improved AP/AC can reduce handoff time, PMIP can provide IP mobility, and a relatively transparent Wi-Fi network can be used to provide new services. It proposes seamless coverage and handoff that satisfies medium-speed mobile Wi-Fi and greatly offloads Internet and data traffic. The 2G/3G/LTE network continues to carry voice and other high value-added business.

[Keywords] seamless coverage; seamless handoff ; Wi-Fi hotspot; IP mobility; open system resource interfa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