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U-T SG13的最新技术进展

发布时间:2003-11-27 作者:中兴通讯 阅读量:
  • 2003年7月21日-8月1日,ITU-T SG13在日内瓦召开了(2001-2004)研究期第5次会议
  • 会议共发表联络声明40份,同意提交通过11个建议,按TAP通过1个新建议,正式批准3个建议
  • 中国以部门名义向会议提交了7篇文稿

1 网络体系架构方面

1.1 下一代电信网络

  下一代网络(NGN)是本次会议研讨的重点内容之一,在会议召开前,SG13、SG11、SSG于2003年7月9-10日在日内瓦联合召开了主题为“NGN:What, When and How”的研讨会,来自全球的主要电信运营商、制造商和国际其他标准化组织积极参与了大会。对NGN,大会主要结论如下:

  (1)对NGN的理解

  • NGN是全业务的网络,包括电话和Internet接入业务、数据业务、视频流媒体业务、数字TV广播业务和移动业务。
  • NGN的网络特征和技术特征是采用分组化传送、支持移动管理功能的可管理智能化网络。

  (2)NGN什么时间引入

  • 一些Pre-NGN事件已经发生,例如VoIP、VoATM中继网关的应用,专网和企业网的解决方案等。
  • PSTN/ISDN正向NGN演进。替代PSTN/ISDN的网络单元将在2005年以后发生。
  • 分组数据网络的演进。新一代业务将在2005年以后提供。
  • 移动融合业务将在2006年以后提供。

  (3)NGN将如何发展

  在电路交换领域,只有OPEX/CAPEX收益对于运营商没有价值时,NGN有可能使用,这个时间预计在2010年或更早。NGN的演进策略将采取重叠网策略和固定网络与移动融合的策略。

  (4)需要进行的下一步工作

  • 定义业务网络架构;
  • 研究网络演进步骤;
  • 开发新的NGN业务要求的建议草案;
  • 开发新的NGN商业模型建议草案;
  • 开发新的NGN业务架构建议草案;
  • 开发新的用于管制的NGN相关技术模型;
  • 与其他标准组织(例如IETF、3GPP等)和论坛(例如DSL、MSF等)相互合作,共同推动NGN项目。

  本次会议对ITU-T第3、12、16研究组和ITU-R第4研究组的联络文件,以及中国华为技术公司、法国电信、波兰电信、日本电报电话公司(NTT)等提交的文稿进行了讨论,在此基础上对NGN 2004项目说明进行了补充完善,形成了第2版。本次修改在原有7个研究领域基础上,新增了4个领域:

  (1)网络控制体系结构与协议

  考虑到在NGN体系结构中控制功能日趋分散的特性,需要研究网络控制参考模型。

  (2)服务能力和服务体系结构

  考虑到现在的趋势和将来用户需求的变化,业务应当包括实时和非实时、有线和无线、人与人、人与机器以及机器与机器间的通信。

  (3)NGN中服务与网络之间的互操作性

  考虑至NGN在服务和网络层面上将涉及大量的协议,必须保证系统和网络间的互操作性。

  (4)编号、命名与寻址

  NGN中至少应当可以使用IP地址和E.164电话号码两种方式;能够将一个E.164号码翻译成端点地址,如一个移动号码的选路基于网络信息或UPT号码;网络使用因特网DNS可以识别的命名为到特定端点的呼叫进行选路;用户设备能够利用内部数据或外部数据库将用户输入翻译成端点地址等寻址功能。

  目前,ITU-T为NGN 2004 project预分配了Y.2XXX系列的标准号,成立了NGN联合报告人工作组,将进一步加强标准草案Y.NGN.GRM(通用体系结构方法)工作,开发有关NGN要求的新建议,开发有关商业模型的新建议,开发有关功能体系结构和方案的新建议,开发有关基于MPLS的可靠的和可管理的IP网络的参考业务模型的新建议,开发有关TDM网络向NGN过渡的新建议等。

1.2 IP研究计划

  本次会议上对ITU-T第2、3、4、11、17研究组和ITU-R第4研究组有关IP研究计划的联络文件进行了讨论,并根据讨论结果将IP研究计划更新为第8版。主要更新内容涉及IP网络上业务的信令支持功能、智能网功能和路由功能的研究,涉及与IP/GII网络业务和特性相关的电信经济策略、计费原则和费率研究,电信网与基于IP网络的综合管理研究等。

1.3 分组网络中支持QoS的体系架构

  本次会议对建议草案Y.qosar“分组网络QoS参考体系结构”进行了以下完善:完善了QoS路由、资源预留、QoS信令方面的内容;根据中国电信和中国华为公司提交的文稿D351,在案例方法中补充了集中资源管理下的预配置叠加MPLS网络。另外,本次会议以中国电信和中国华为公司提交的文稿D350作为新建议草案Y.123.qos的基本参考模型。该草案对参考模型、流允许控制和协议要求等方面给出了最基本的内容,有利于今后的进一步完善与修正。

  本次会议还启动了应用独立的、端到端QoS架构的工作(Y.e2eqos)。这一架构包括了CPE,但是独立于接入技术,适合于多个管理域并支持无连接和面向连接技术的混合。

2 传送网技术方面

2.1 无连接层网络功能体系的研究

  目前SG15正在开发新建议“传送网承载以太网的体系架构”等4个建议,计划2003年10月完成并通过。SG13组配合SG15组,正在制定有关以太网流量控制、性能指标、OAM等标准,计划2004年完成。

2.2 基于以太网的承载网络体系的研究

  本次会议同意通过了建议草案Y.1730(原Y.17ethreq)“基于以太网承载网络OAM要求”,完善了建议草案Y.17ethoam“基于以太网承载网络的OAM功能要求”、建议草案Y.17ethps“以太网保护倒换”、Y.17etyreq“基于以太网的物理层OAM功能要求”。

  本次会议决定于2003年12月1?5日在日内瓦召开一次有关基于以太网的承载网络方面的中间会议,会议将重点讨论以太网OAM以及保护的Y.17ethoam、Y.17etyreq、Y.17ethps等建议草案。

3 公用网中实施IP业务的机制方面

3.1 MPLS传送话音技术

  MPLS传送话音(VoMPLS)技术是本次会议MPLS相关讨论中的热点。本次会议对建议草案Y.vsmpls“VoMPLS的互通和协议”进行了修改,并起草了新的建议草案Y.tdmpls“TDM-MPLS网络互通-用户平面互通”。

3.2 IP VPN

  本次会议日本NTT公司和北电网络提出的文稿对建议草案Y.l1vpnsdr“L1 VPN业务要求和体系框架”进行了相应完善和补充,形成了建议草案Y.1312,并提交会议通过。本次会议根据北电网络的文稿启动了基于网络的通用VPN(GVPN)业务方面的研究工作,并设立了一个新的建议草案Y.nbvpn-decomp。

  本次会议上有代表提出同时进行L2 VPN相关架构的研究,但会议决定将该工作推迟到GVPN取得重大进展后,因为GVPN的部分工作可以被L2 VPN所重用。

3.3 MPLS网络支持移动IP业务

  本次大会讨论并通过了建议草案Y.1281(原Y.MIPoMPLS)。该建议草案中主要涵盖以下内容:基于MPLS的移动IPv4和移动IPv6的业务要求和定义;支持MPLS上移动IP业务的所有功能的业务架构(假定边缘MPLS节点直接与移动IPv4和移动IPv6主机或侍服主机相接);在MPLS上采用LSP隧道方案支持移动IP业务;在MPLS中支持移动IP业务的应用程序。

4 网络互通方面

  本次会议继续开展ATM-MPLS的互通、MPLS上的语音承载、TDM-MPLS的互通和FR-MPLS网络互通的研究工作,同时也探讨了业务互通问题及新的议题X-MPLS互通。会议形成的主要内容和结果如下:

  (1)ATM和MPLS的互通

  本次会议主要讨论了Y.atmplsF草案建议,并作了补充与修改,同意提交ATM-MPLS互通帧模式建议Y.1412(原Y.atmplsF)。同时也讨论了ATM-MPLS业务互通,提出了互通的要求和类似ATM适配层功能的MPLS适配层(MAL),但会上对此没有形成一致意见,需要作进一步的研究。

  (2)FR与MPLS的互通

  本次会议对FR与MPLS的互通进行了讨论,并作了相应的修改与补充,如出口IWF从MPLS包中拆装FR帧的具体规程。

  (3)TDM与MPLS的互通

  本次会议中研究了TDM-MPLS互通,定位于支持TDM(T1/E1、T3/E3) over MPLS,支持结构化TDM和非结构化TDM。会议探讨了不同的TDM封装格式,如基于AAL1、基于CES或原始数据,并初步达成了一致意见。

  (4)MPLS上的语音承载

  本次会议主要针对Y.vsmpls草案建议进行了讨论,提出了用户平面的要求,提出了控制平面和管理平面的信令与OAM功能。并研究了AAL2 over IP支持话音中继功能。

  会议决定将对以下内容作进一步的研究:TDM-MPLS网络互通,MPLS上的语音承载,ATM/FR/Ethernet与MPLS的业务互通,其他网络或其他业务的互通。

5 网络性能和资源管理方面

5.1 带宽和IP资源管理

  有关带宽和IP资源管理主要是研究ATM和IP网络的流量控制和拥塞控制技术,本次会议主要讨论了以下内容:

  • 在I.378中形成了一个新的附录Ⅳ,加入了西门子提出的从AAL2链路特征中产生AAL2流量参数的新方法。
  • 讨论了I.371建议(B-ISDN网络中的流量控制和拥塞控制)以及I.371.1建议(GFR的传送能力)的修改稿,同意将西门子公司提出的支持GFR连接的OAM方案作为附录放入I.371中。
  • 讨论了Y.1221中的流控机制及传送能力和Y.1541的匹配等问题,其中议题有待继续研究。
  • 提出了启动以太网的流量控制和QoS问题的新研究项目。该项目将可能成为一个研究热点。

5.2 基于IP的网络的性能

  本次会议对Y.1540增加了一个新的附录Ⅷ,意在将IP业务可用性性能从时间上进行分类,分为可用和不可用两类,并具体分析了各自不同的情况,提出把5分钟75%的丢包率作为可用与不可用分界准则。

  会议对Y.MPLSperf新版本进行了讨论,增加的内容主要有术语、面向连接和非连接服务的可用性功能参数的定义及两种延迟内容的修改。
美国AT&T提出了对Y.1541附录Ⅵ的修改,主要指明了Y.1221中的传输性能分类与Y.1541的IP QoS分类之间的联系和区别,该附录已被提交大会通过。

  对于NTT提交的TCP通道的性能建议草案Y.1560(原Y.TCPperf),本次会议做了进一步完善和讨论,并提交大会通过。

  本次会议着重对以太网性能研究进行了讨论,制定了基于广域传送网上的以太网传送性能的新草案Y.ETHperf的轮廓框架,该框架主要给出了研究以太网性能的分层结构、参考配置和一个基本的点到点以太网流参考模型。本次会议还增加了混合网络传送性能的研究议题,并制定了轮廓框架Y.HYBperf,涉及网元模型、测量位置、单一网络和混合网络的区分,参考配置等内容。以上两个题目成为目前的研究重点。

5.3 传输误码和可用性性能

  本次会议核查了G.8201新建议和G.827修改建议的内容,并提交本次大会通过。

  对于G.827,本次会议作了一些小的修改,增加了端到端指标中对OI的限制,将计算指标的距离分配中的基本距离从500 km改为100 km,以和其他标准一致。

5.4 呼叫处理性能

  对于呼叫处理,本次会议讨论了Y.1530建议草案(混合IP网络中话音服务的呼叫处理性能)和I.358修改建议(B-ISDN中交换虚电路连接的呼叫处理性能)。

5.5 OAM及网络管理

  本次会议继续就MPLS网络的OAM和保护倒换/重路由机制、基于以太网的OAM和保护倒换、ATM-MPLS互连网络的OAM等问题进行了认真讨论。

  经过认真讨论,大会形成以下成果:关于MPLS OAM,经过与IETF协商,由IANA为OAM告警标签分配一个保留的标签值,并且在RFC 3429中声明;更新新建议草案Y.1712(原Y.17iw,ATM和MPLS互通网络的OAM功能性)、新建议草案Y.1730(原Y.17ethreq,基于以太网的OAM功能要求)、修订草案Y.1711(MPLS网络的OAM机制)、修订草案Y.1720(MPLS网络的保护倒换机制)等草案建议文稿,并且提交SG13大会同意;更新和新提交Y.17fw(MPLS的管理框架)、Y.17ethoam(基于以太网的OAM机制)、Y.17etyreq(基于以太网的物理层OAM功能要求)等草案建议文稿;根据本次会议进展,以联络声明方式通知ITU-T相关工作组(SG4、SG15、SG17)、城域以太网论坛(MEF)及IEEE 802.1委员会,通报有关进展,避免重复工作。

(摘自ITU-T SG13中国代表团总结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