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鸿沟 超密集波分复用 十千兆以太网

发布时间:2003-11-26 作者:中兴通讯 阅读量:

数字鸿沟

  数字鸿沟(Digital Divide)指发展中国家的信息化水平与发达国家的巨大差异。数字化、网络化促进了全球经济的高速发展和经济的全球化。由于发展的不平衡,发达国家将发展得更快,而发展中国家如果不能抓住这个机会实现跨越式发展,差距将进一步扩大,就会出现数字鸿沟。

  联合国的报告曾指出,通过信息技术和创新能力创造的新经济,仍然是一种富国现象。发达国家在知识集中的过程中,通过创造优势夺取全球市场份额,进行大规模产业重组,来获取先行者利益;同时大多数发展中国家却处在信息贫困之中。发展中国家的信息化水平与发达国家相比还很低。例如,2000年美国信息技术、信息设备采购共投入5 610亿美元,而中国仅投入199亿美元,其信息化水平只是发达国家的3.5%。在一个国家内部,发达程度不同的地区也会出现数字鸿沟。例如,中国的东部沿海地区与西部内陆地区的信息化水平就存在很大的差异。

  发展中国家认识到数字鸿沟的存在,就要正视如何缩小乃至消除数字鸿沟的问题。当前因特网引发的通信技术体制革命,就是一次百年难遇的机会,在基础网络的建设和信息产业的形成方面实现跨越式发展,就有可能逐步缩小数字鸿沟,直至消除数字鸿沟。

  超密集波分复用

  超密集波分复用(UDWDM)是一种波分复用的类别。

  波分复用(WDM)又称波长多路复用,是在一根光纤中同时传输多个波长的光信号的一种超高速光缆数据传输新技术,由多路光信号复用一条光纤,其中每路以一个特定波长传输。利用此技术可以同时传输互相有一定波长间隔的多路不同类型的信号,极大地扩充了光纤的数据传输速率和传输容量。其基本原理是:充分利用单模光纤的低损耗区的巨大带宽资源,采用合波器,在发送端将不同波长的光载波进行合并(复用),然后传入单模光纤;在接收端再由分波器将不同波长的光载波分开(解复用)。由于不同波长的载波是相互独立的,所以双向传输问题迎刃而解,可以实现单纤全双工传输,在光纤用户网络中增加组网的灵活性。WDM技术对网络的扩容升级,发展宽带业务,充分挖掘和利用光纤带宽能力,实现超高速通信等方面应用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根据信号数目、类型和速率的不同,WDM容量的范围在40 Gbit/s到1 000 Gbit/s甚至更高。按一条光纤中波道数量的多少可分为:稀疏波分复用、密集波分复用和超密集波分复用等类别,各有其特点和适用的市场范围。

  超密集波分复用指在一条光纤中通过进一步减少波长间隔至低于0.8 nm,复用几百上千个波道,以进一步提高光纤容量。其波道容量较小(即细管道)但数量较多。2001年,实验室已研究出达到273个波长、每波长40 Gbit/s的10.9 Tbit/s系统,传输距离为117 km。UDWDM对激光器的频率精确性、单色性和滤波器的要求很高,价格昂贵,适用于超长距离广域网。

  千兆以太网

  十千兆以太网(10GbE)是原始以太网的发展。原始以太网是使用CSMA/CD(载波检测多址/冲突检测)访问控制方法的10 Mbit/s基带局域网。

  以太网是应用最广泛的局域网技术,一般使用同轴电缆和特种双绞线。以太网的最大特点在于所有计算机都必须通过一条共享的媒体进行通信,大家不能同时进行通信,因此限制了网内的主机数一般不能太多。

  十千兆以太网又称万兆以太网。随着10 Gbit/s的密集波分复用(DWDM)系统的出现,1999年3月IEEE(电气电子工程师协会)成立了IEEE 802.3高速研究组(HSSG),致力于10 GbE的研究,由802.3ae任务组具体进行10 GbE标准的制订,该标准将于2002年内完成。

  十千兆以太网的主要特点是:帧格式与10 Mbit/s,100 Mbit/s以及1 Gbit/s以太网的帧格式完全相同,便于原有以太网升级和彼此互通;不再使用铜线而只使用光纤作为传输媒体;只工作在全双工方式,不存在争用问题,因此可不使用CSMA/CD协议;数据传输的成本低,经济性很好。

  十千兆以太网的出现,使以太网的工作范围从局域网扩大到城域网和广域网,从而实现端到端的以太网传输。业界普遍认为,十千兆以太网将成为IP over DWDM系统主要采用的帧格式。目前,十千兆以太网的帧格式已经成为宽带IP城域网的首选方案,也已经开始用于广域网,预计今后将被广泛用于城域网和广域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