宽带CDMA技术和第3代移动通信的发展

发布时间:2005-03-17 作者:朱近康(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电子工程与信息科学系) 阅读量:

● 宽带CDMA技术是发展第3代移动通信的技术基础

● 面向21世纪的IMT-2000标准化建议的评估和研究正在紧锣密鼓地进行

● 中国应抓住机遇积极参与IMT-2000标准的制定工作

 

1 前言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近几年,移动通信几乎以每年翻一番的速度高速发展。1997年底,中国移动电话用户数已达1 358万,1998年8月18日中国电信移动电话用户数突破2 000万大关,到1998年9月底,移动电话用户数已超过2 100万,其中GSM数字移动通信用户数超过1 450万,成为世界上最大的GSM网络。尽管发展非常快,但中国目前的移动电话普及率仍小于2%,预计到2000年移动电话用户数将超过4 000万,普及率约为3%。到2005年,移动电话用户数可望超过1亿,普及率将达到8%左右。到2010年,移动电话用户数将为3亿,普及率上升到22%左右。

     移动电话用户数这么快的增长,单靠现有技术、现有系统、现有频段是很难满足要求的,必须寻求频谱利用率更高的技术及通信容量更大的系统。目前,移动电话以话音业务为主,而且相当长的时间内,话音业务仍将是最主要业务。但是由于Internet业务的飞速发展,移动环境下提供多媒体业务、提供Internet业务将越来越重要。为此,需要发展能满足上述用户增长和业务需求的新兴技术——宽带CDMA技术。这项技术能提高有限频率资源的重复利用率,能在复杂的城市环境以及多径衰落环境下有效工作,能充分利用业务特点,采用激活技术实现无空闲、大容量传输,能充分利用信号处理和纠错方法等新技术提高用户的频谱利用率和传输效率,能实现多址干扰对消和多用户检测,能有效利用智能处理和相关技术。

     全球移动通信的发展也是非常快,其中亚太地区将增长最快。

     近年来,除移动电话外,无线数据、无线多媒体、移动计算、无线Internet、无线Intrant等正在开始进入现实生活,瞄准21世纪的无线多媒体业务服务的IMT-2000标准化建议的评估和研究在紧锣密鼓地进行。1998年4月提交给I-TU的十几个移动通信系统建议中,频分双工(FDD)方式有两个建议:W-CDMA、CDMA 2000,倍受人们关注。另外,中国有关单位提出的TD-SCDMA作为时分双工(TDD)方式的一种建议也很有特色。

 

2 W-CDMA

 

     1985年国际电信联盟(ITU)正式提出了未来公众陆地移动通信系统(FPLMTS)这一名称和发展概念后,1992年WARC大会正式将它的频率范围划定为1 885~2 025MHz和2 110~2 200MHz共230MHz带宽,1996年FPLMTS被I-TU正式更名为IMT-2000,即国际移动通信2000系统,2000年以后开始使用,工作于2 000MHz频段,最高业务速率2Mbit/s。最早得到积极响应的要算是日本,日本ARIB组织日本国内研究机构进行研究,提出多种技术方案,最后统一成W-CDMA,推向世界。与此同时,欧洲在大力研究通用移动通信系统(UMTS),经多次讨论协商,1998年1月在ETSI会议上认定W-CDMA作为UMTS的系统方式,也作为IMT-2000的建议提出。W-CDMA分成FDD方式和TDD方式两种。

      在FDD方式下,W-CDMA的码片速率选用4.096Mcps,能与GSM同时使用一个时钟,实现W-CDMA和GSM双模手机。另外,使用这个速率容易实现2Mbit/s的数据速率。W-CDMA的每个载波能放入5MHz的频谱带宽。如果有15MHz的频带,则可支持3个载波。为保证与其它载波间有至少200kHz以上的间隔,15MHz内的3个载波间隔可在4.2~5.0MHz间变动。

     下行信道是双数据信道结构,双信道二相相移键控(BPSK)调制,是W-CDMA的重要特征之一。一路作余弦信号调制,相当于四相相移键控(QPSK)调制的Ⅰ路,是专用的物理数据信道(DPDCH),传送信息业务数据。另一路为正弦信号调制,相当于QPSK调制的Q路,是专用的物理控制信道(DPCCH),传送公共控制命令。图2中的G是调节I/Q调制信号星座图的控制参数,不同的G有不同的信号星座结构。

    W-CDMA的越区切换方法也很有特色,它采用移动台发起的非同步软切换方法。W-CDMA的基站之间不需要同步,不需要特别的同步参考源,为实现软切换,基站要确定在什么时间、在什么位置启动软切换算法。一个W-CDMA的移动台在同一频率检测其它基站包括本基站的信号,确认它们之间的时间差。检测到的时间信息经由本基站到达新的后选基站,后选基站调整它的新的专用信道的发射时间,也就是在发送信息的时间上进行调整,使不同基站间在这个信息比特期间的下行码道上同步。

    TDD方式下扩频增益是不变的,可使用多码传输实现高速数据通信。它的最大特点是在上行链路的多用户联合检测技术,这项技术使得在同一时隙同时工作的扩频码被联合检测方法分离开,即使彼此功率有好几分贝之差也行。这正好弥补了在TDD方式中信号功率不易高精密控制的不足,因为移动台的反向信道不是连续工作,功率控制处理速度远低于FDD系统。

    W-CDMA中的TDD方式,还使用智能动态信道分配法。该方法是把信道动态分配与快速小区内切换结合起来运用。基站知道下行链路使用的时隙、码字和相应发射功率,由于邻近小区相同时隙的干扰叠加,移动台收到信号的干扰模式就不同于本小区的准确模式。如果检测到干扰情况已完全不同于已有的模式,移动台可以请求启动一个快速小区内切换程序跳到干扰低的时隙。这个程序的启动也是下行链路的发射时隙又一初始化过程,时隙分配得到有效合理的校正。上行链路是基于基站接收上行的干扰模式,分配最低干扰的时隙给移动台作发射信号用。

 

3 CDMA 2000

 

     CDMA 2000是北美基于CD-MA One(IS-95)系统发展演进而来的,它是在原IS-95标准的基础上,进一步改进上行链路增设导频信号实现基站的相干接收,上行链路在极低速率(低于8kbit/s)传输时,不再使用突发方法而采用连续信号发射。下行链路也使用与上行链路相同的功率控制。高速数据传输时,使用Turbo纠错编码,下行发射也采用分集方式,支持先进的天线技术和波束成形技术等。这些技术方法的使用能明显提高通信性能和系统容量,据北美支持CD-MA 2000的各公司称,系统容量有可能再提高1倍。CDMA 2000采用不同射频信道带宽,可实现从1.2kbit/s到2Mbit/s,甚至更高速率的信息数据传输,建议的射频带宽是基本信道带宽1.25MHz加上保护频间间隔为1.7MHz;3个基本信道合用,为3.75MHz,加上保护频间间隔,为5MHz。当然,还可以增加为使用6个、9个、12个基本信道。

    CDMA 2000为支持传送不同速率的信息业务,在系统协议的第2层增添了媒体控制层(MAC),W-CDMA与此相似,为支持MAC的运行,在物理层增加了专用控制信道(DCCH)和公共控制信道,并使用可变的信包数据帧方法,帧长为5ms和20ms。

    CDMA 2000的重要技术特征之一是下行链路使用多载波方式,实现5MHz宽带通信。下行链路采用多载波,被1.2288Mcps的扩频码调制,每个载波彼此间隔1.25MHz,3个载波加上保护频隙,构成5MHz。上行采用直接扩频方式,使用3.75Mcps的扩频码调制到载波上,正好为3个1.25MHz频宽,加上保护频隙构成5MHz带宽。

      这种链路设计的最大优点是与CDMA One的IS.95标准兼容。带宽与IS-95相同,多载波信道信号与IS-95的信号正交。因此,CDMA 2000可与IS-95共存。同时,CDMA 2000保留了与IS-95

相同的导频信道、同步信道和寻呼信道,使它的基站能向下兼容,提供IS-95的通信服务。

      CDMA 2000的上行链路设有连续的导频信号,提供反向信号的相干检测,这样能在低信噪比下工作,降低了功率控制环路的时延,并使功率控制、定时和相位跟踪与传输速率无关。语音和低速率数据使用卷积码,而高速数据准备使用Turbo码。为实现IS-95到CD-MA 2000的平滑过渡和尽快满足北美移动通信市场的数据业务通信需求,1998年6月北美提出了CD-MA 2000 phaseⅠ和phaseⅡ的发展计划,1999年完成CDMA 2000 phaseⅠ的研究开发,2000年以后提供使用。

 

4 TD-SCDMA

 

    TD-SCDMA是信息产业部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控股的信威通信技术公司提出,经论证认可,提交给ITU的IMT-2000的建议,这是中国第一次向国际电联提出中国的建议。该建议是基于已有的S-CDMA技术研究开发和实际运用的成果,满足无线高速多媒体通信业务需要和可在世界范围移动的要求,提出一种系统容量尽可能大、成本尽可能低的第3代移动通信TDD方式的系统。

    TD-SCDMA基于S-CDMA和TDMA技术,在1.4MHz带宽内传送码速率1.1Mcps,用长为6比特的正交码传送一个时隙,一个时隙有6个码字可供使用,8个时隙为一帧。

     它采用同步CDMA通信方式,下行到达每个移动台的信号是同步的,这是通常使用的方法。上行到达基站的信号也是同步的,通过对基站到移动台的信号的精确传播时延测定,获得移动台信号准确发送时间,来实现各信号间同步,以大大减少干扰。采用智能天线,使不同用户的不同扩频码有各自不同的天线波束,理论上,8个天线单元能形成7个波束,这些波束可以通过控制送给天线单元的扩频码的不同相位来改变方向、增益和宽度。这样,能明显减低信号发射功率,减少来自其它用户的干扰,提高系统容量和通信质量。

    TD-SCDMA建议的另一特色是在蜂窝系统应用时的越区切换方法:指定切换的方法。每个基站具有对移动台的定位功能,知道本小区各个移动台的准确位置。根据基站确认的移动台位置,网络将通知移动台它周围的基站情况。移动台寻找附近的基站,在越区切换之前与认定的基站同步,并报告网络,最后网络控制移动台完成越区切换。这种越区切换方法,既适用于同频切换,也适用于异频切换,越区切换所用的信令和占用的资源都很少。

 

5 第3代移动通信的发展

 

     第3代移动通信的发展目标,即IMT-2000标准制定的宗旨,是希望能提供不同速率的多媒体业务,适应不同的应用环境和有线网络,有一个单一的个人通信号码,能全球覆盖和漫游,系统容量极大,频谱效率非常高。

     发展第3代移动通信,第1件事是标准化问题。在现在提出的IMT-2000的各种建议中,W-CDMA和CDMA 2000是较有竞争力和应用前景的,彼此之间有很多共同点,但也有明显差别。如它们之间能统一融合成一个标准,无论对运营者、生产者,还是对用户都是有利的。运营者可降低投资,减小网络间互连互通的技术麻烦。生产者也可避免对不同标准的重复研究开发,降低研究开发成本,提高效益。但是,从目前情况看,这个工作的难度还相当大。因此,在努力促进标准统一和融合的同时,也要考虑如何面对多个标准研究开发中国的第3代移动通信技术和系统。

     中国第2代移动通信系统最主要的是GSM,是基于TDMA多址方式的数字移动通信系统。第3代移动通信系统是CDMA多址技术的新系统,第2代如何向第3代平滑过渡,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课题。从应用和运营角度看,第3代开始投入使用时,将与第2代系统共存相当一段时间,第3代移动通信系统能否使用现有网络的某些网络设备和系统软件,能否支持第2代系统的基本功能和基本业务,保护第2代系统的用户和运营者的利益十分重要。由于第3代移动通信肯定是CDMA技术,它的工作方法、应用形态、管理办法等都与TDMA的GSM有明显不同,因此,适当发展第2代CDMA的移动通信系统,对实现向第3代移动通信的平滑过渡,对促进第3代移动通信的技术研究、开发和运营是有极大好处的。

     第3代移动通信发展的最重要工作,是开发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第3代移动通信技术。第3代系统应是智能移动通信,使用智能技术完成系统功能,使系统有极大容量,适应各种环境,传送不同业务和对应不同网络。智能技术是第3代移动通信的最重要技术基础。智能天线、智能接收、智能业务处理、智能网络接口和智能网络规划,不论采用什么标准,都十分重要。智能天线有相当的发展,在TDD方式的接入网中,取得了较好的应用成效,但如何应用于FDD系统,适合于移动通信还有待研究。实现智能接收的多用户检测和干扰对消技术研究了相当一段时间,面对TDD方式的联合检测技术正在走向成熟。而在有极大市场的FDD方式的移动通信中,还没见到多用户检测和多址干扰对消的有应用前景的技术问世。智能业务处理、智能网络接口和网络规划方面的研究还刚刚开始。这些智能技术如能研究开发成功,将对形成中国第3代移动通信系统的技术知识产权是非常有意义的。

 

6 结语

 

     研究和讨论第3代移动通信,最终目的是要建立中国的第3代移动通信产业,提出中国自己的系统和设备给运营者和用户,在积极参与IMT-2000国际标准制定,积极开发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第3代移动通信技术的同时,应提高产业界和运营部门对技术研究和标准制定的参与能力,加强产业界和运营部门间的合作,把标准制定、技术研究开发和产业化工作有机结合起来,使制定出的标准适合中国的运营情况和将来发展,适合中国企业的技术基础和将来发展,使研究开发的技术能形成中国的知识产权,尽快应用到系统开发和实际产品中,促进中国民族企业的发展,创建中国自己的第3代移动通信产业和系统。

 

(收稿日期:1998-1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