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技术始终是中兴通讯发展的第一生产力

发布时间:2019-07-22 作者:中兴通讯首席科学家 向际鹰 阅读量:

通信是一个技术密集型行业,市场竞争异常激烈,是否拥有核心技术,决定了企业能够走多快、走多远。中兴通讯始终重视技术创新,尤其在前几年经过一些挫折之后,更是把核心竞争力作为企业发展之本,不断弥补短板,取得了长足的进展:首先在通信设备领域中,已做到业界领先,是真正的通信专家,并数次引领重要技术架构创新。其次在ICT领域,如IT云化技术、操作系统、数据库等领域,实现快速跟进和局部领先。此外在通信芯片设计方面,也已迈入业界前列。当然,仅凭中兴通讯公司自身的力量很难覆盖完整产业链,因此始终与上下游合作伙伴一起,共同打造完整生态链。

中兴通讯经历了2G的落后、3G的跟随、4G的局部领先,到5G标准的第一阵营和产品先锋,始终坚持实事求是、脚踏实地,一步一步地向技术至高目标靠近。

真正的通信专家,技术架构的先锋

市场竞争力取决于产品,产品竞争力取决于架构,架构竞争力最终取决于对技术原理的理解和应用。中兴通讯在通信技术方面,无论基础理论还是产品实践,都已成为真正的专家,并数次引领通信领域的架构革新。

在无线领域,3G初期的ATM时代,中兴通讯通过攻克QoS、延迟、抖动的难关,率先在业界推出基于全IP的全系列产品,引领了移动通信全IP潮流。之后,通过攻克高速互连、宽带高线性功放等难关,率先将软基站SDR技术实用化。4G初期,攻克了协同技术的若干实现性问题,大幅度放宽对协同带宽和延迟的要求,据此提出了Cloud Radio技术,使网络性能大幅提升。

在5G预研初期,公司从几十种可能的方向中选出了几项技术,最终都成为主流的5G方向。经过缜密的分析认定,在单链路香农限和噪声限被高度逼近的情况下,空分复用是唯一成倍提升频谱效率的方法。因此重兵投入空分技术,在解决了信道测量开销和时延的基础上,首次把5G的Massive MIMO引入4G(Pre5G),在不更改4G标准和终端的同时,大幅度提升容量,为整个行业作出了重要贡献。延续Pre5G的优势,中兴通讯在5G空分技术上进行了大量创新,包括复杂场景、网络空分的拓展等。可以说在空分复用技术上的领先,确立了中兴通讯“5G先锋”的地位。

在5G研发过程中,针对困扰业界多年的远近效应,中兴通讯发力非正交技术NOMA领域,提出了多用户共享多址技术,除提升频谱效率,还成倍提升了接入用户数,实现了真正的“免调度”,成为B5G和6G重要的候选技术。

在光通信领域,中兴通讯创造性推出基于SDN架构的“IP+光”协同方案,实现了管道弹性化、网络自动化,消除IP层和光层的冗余功能,效率大幅提升,投资大幅下降。在OTN技术方面,2018年底发布了业界最大的192Tbps交叉容量的OTN集群设备,且在2016年10月就发布了业界首款基于量子加密的共纤通信OTN设备,这也是业界具备最强加密能力的OTN设备。此外,提出转控分离vBRAS方案,并提出从GPON到10GPON平滑升级的混合PON方案。

根据IPlytics统计,中兴通讯拥有5G国际标准必要专利1424族,位居全球前三。在整体的国际专利PCT申请量方面,中兴通讯连续9年保持全球前五,并曾多年位居全球第一。

可以看出,随着时间的推移,中兴通讯创新能力不断提升。从实现性创新到技术原理性创新;从产品创新到标准创新;从创新的数量到创新质量的提升,每一个高质量创新的背后都体现了对复杂技术原理的深刻理解,以及从原理到实现细节的融汇贯通。

业界芯片设计的新兴力量

中兴通讯微电子经过20多年的发展,尤其是近几年的迅速发展,目前已具备行业领先的IC设计能力,目前,核心数字通信芯片全部自主研发。产品覆盖通信网络“无线、承载、固网接入、终端”,累计研发并成功量产各类芯片100余种,是中国芯片产品布局最全面、持有芯片专利最多的中国IC企业之一,连续多年蝉联中国IC设计公司前三。

中兴通讯的复杂SOC芯片设计水平已达到国际领先,具备从芯片架构到后端设计的全流程定制能力,工艺水平和设计能力已达7nm,并同步导入Foundry最新5nm工艺。通信数字IP全部自研,核心接口类IP如GE PHY、高速Serdes、AD/DA基本实现自主研发,并向更先进工艺节点、更高速接入能力自主演进。代表性芯片有:

-基于矢量处理的多模软基带芯片:实现真正意义的2G/3G/4G/Pre5G/5G多模融合且灵活“软基带”,具备完备的基带、天线/以太网接口及其交换等核心功能,集成度业界领先。基于矢量处理的并行架构,使单位功耗基带处理性能相比传统方案提升近百倍。 

-多模数字中频芯片:2G/3G/4G/5G多模融合,达到多制式硬件平台完全共享,实现上下变频、数字预失真、空口等功能,先进的大带宽处理技术支撑5G产品在业界领先地位。 

-核心路由器分组交换芯片:已完成四代迭代演进,最新一代单芯片交换容量达到8.96Tbps,支持最大2000T的设备集群交换。交换容量处于业界第一阵营。 

-网络处理芯片:自主完成可编程微引擎和高速查表引擎核心IP设计,业务处理能力已达2Tbps,有力支撑通信网络向T级网络的更新换代。 

-OTN Framer芯片:完成20G/100G/200G/600G Framer的产品研发布局,支持FlexE/FlexO/POTN混合产品形态,支持5G前传低时延需求,芯片功耗、集成度和成本上处于领先。

OLT MAC芯片:已有三代芯片实现大规模商用,在PON口密度、转发性能上优势明显;第四代实现16端口双向160G处理能力,内置NP,集成TM,在规格、集成度、成本、功耗上处于领先。

中兴通讯在IC技术上将持续创新,通过新架构、先进工艺和封装技术、新材料、5G新特性、新技术多维度革新,与后端加工合作伙伴共同努力,助力网络能力的持续提升。

IT云化、操作系统、数据库领域的后起之秀

除通信设备领域之外,中兴通讯在ICT领域,例如IT云技术、操作系统、数据库方面也在积极拓展,快速进步,并已局部领先。

中兴通讯在虚拟化网络方面无论技术还是市场应用都走在业界前列。基于cloud native的网络切片、编排,已在多国商用,创造了多项业界第一。

基于中兴通讯自研实时操作系统CGEL,在嵌入式系统中实现了极简轻量化Docker容器,克服了传统虚拟化容器技术的三项缺陷:资源占用高、实时性差,以及运行效率低。通过实时性、集群管理轻量化改造、内存压缩等技术,中兴通讯Lite Docker比传统容器的资源占用量缩减20倍。并通过云原生微服务、动态弹缩等技术,实现容器级安全隔离和单体/集群云灵活部署。与传统的嵌入式系统相比,性能不降反升,提升幅度达到20%~50%。

目前全球客户对安全性高度关注。Lite Docker率先在基站侧实现了Native Security,极大降低安全性风险。同时中兴通讯在全球建立了3个透明安全实验室,可开放所有源码供专业机构扫描,消除客户主观安全性担心,使安全问题回归到纯技术层面,用纯技术手段度量和定义安全性。

中兴通讯在自研操作系统方面已经做了多年投入,推出的智能装备的电信级实时操作系统,已成为发货量最大的国产操作系统,并与探月工程一起获得2016年中国工业大奖。中兴通讯开发的桌面级操作系统,支持国产芯片及软硬件,被众多商业、政府及教育机构采用,近几年还推出了自研云操作系统PaaS平台。

中兴通讯2014年率先拓展金融行业分布式数据库GoldenDB,该产品完全自主研发,并获得100多项相关专利,并首次在中信银行实现商用。与其他分布式数据库相比,GoldenDB对应用完全透明,能够支持“实时强一致”的分布式事务,支持两地三中心部署,数据实时同步,数据零丢失;支持在线扩容,满足大容量存储、高并发访问的要求,7×24小时不停机,成为数据库产品中强有力的竞争者。

打造尊重人才的文化、技术创新温床 

中兴通讯在美国、瑞典、中国等地设立全球研发机构,拥有移动网络和移动通信多媒体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以及移动通信接入国家工程中心。2018年,研发投入为109.1亿元人民币,占营业收入的12.8%。

公司长期以来持续推行“管理、技术、业务”三条跑道并行的政策,在多年产品实现性创新的同时,公司也逐渐引入和培养了一批高水平的数学家和物理学家,有30多名专家在全球各大国际标准化组织担任主席和报告人等重要职务。顶级技术专家享有应有的荣誉、待遇和尊重。

2014年公司创新性地启动了高端人才项目——蓝剑计划,旨在破格选拔培养最尖端的科技人才。截至2019年,共招入5届蓝剑约170人。蓝剑成员飞速成长,在各领域承担重要职责。蓝剑计划也从薪酬和职业发展方面为业界探寻了一条新路。

同时,针对优秀技术团队和人才,制定了大力度的奖励政策。例如,设立“中兴通讯科技进步创新奖”,单项奖金最高200万,以激励原创的高价值技术发明与创新研发团队;设立“中兴青年奖”,面向35岁以下,司龄满1年且不超过6年的优秀研发人员。

核心技术,无论过去、现在、还是将来,都始终是中兴通讯发展的第一生产力。聚焦客户价值,坚持技术领先是中兴通讯战略的基本原则。中兴通讯将在“让沟通与信任无处不在”的新愿景下,与业界合作伙伴一起,努力践行“网络联接世界,创新引领未来”的新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