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技术领先的国产手机品牌

发布时间:2004-08-03 作者:中兴通讯 阅读量:

本文关注:

中兴通讯在手机领域的研发实力、经营理念及其对未来市场的预测和展望。

 

    2004年,手机市场风云变幻,许多知名企业纷纷与海外手机老牌劲旅合作,以致数以百计的手机品牌如过江之鲫,或一路高歌,或大起大落,或不温不火,或昙花一现。真正能在这个市场长久存活的企业,究竟要有哪些特质?从通信设备制造领域进入手机终端制造的中兴通讯认为,技术是立足之本。
    日前,本刊采访了中兴通讯高级副总裁、手机事业部总经理何士友,从中我们可以了解到中兴通讯的手机经营理念及其对手机市场的理解。

 

记者:何总,您好!中兴通讯是一家传统的通信设备制造企业,根据我们目前的数据显示,中兴从1998年即进入了手机领域,可谓是国产手机的先驱。但发展到现在,市场对中兴手机的反应可以用不温不火来形容,您是否能介绍一下其中的原因。


何总:中兴通讯确实从1998年就步入了手机领域,当时主要是对手机技术进行研究。中兴通讯一贯的思路是对每个新的技术领域进行低成本尝试,一开始投入不太多,但一定要投入精兵强将,一旦市场成熟,可以迅速大规模转产。由于这个原因,实际上我们在2002年之前一直处于一个技术积累与市场摸索的阶段,真正大规模进入手机行业是在2002年3月之后。鉴于当时的市场形势,公司将手机确定为重要战略方向,并成立手机事业部。2002年3月以前可以说不温不火,但这之后中兴手机的发展有目共睹,我们从2002年的19亿元人民币销售额做到2003年的47亿,就有足够的说服力。

记者:我们注意到您刚才提到2003年做到47亿,但根据我们了解的数字,47亿里面小灵通手机占了近一半,CDMA手机占了1/4,GSM手机占据的份额似乎不多。是否意味着中兴通讯的策略主要在小灵通和CDMA手机?

何总:不能这样说,实际上中兴从一开始投入手机研发,重点就是GSM手机。我们在1999年就成功推出国内第一款全中文双频手机。GSM、CDMA、小灵通可以称作中兴手机的三驾马车,三个方向对于中兴同样重要,不能偏废。GSM由于建设时间久,用户群庞大,市场开放程度高,因此竞争最为激烈。国内手机厂商恐怕有六成都集中在GSM手机领域竞争,三成集中在CDMA手机领域,而只有一成在小灵通手机领域。另一个方面,小灵通与CDMA手机基本都是以运营商为主导,中兴通讯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已经对运营商采购的模式有了充分的理解,因此在这方面会有优势。但在大众消费品领域(如GSM手机),我们一直处于学习、提高的过程。这也是我们的小灵通手机国内占有率第二,CDMA手机国内占有率第四,而GSM手机仍未能进入前5位的原因。

 

记者:我们知道,中兴步入手机行业后一直沿袭了技术路线,追求的是技术、性能与价格之间的高性价比,但对于普通消费者而言,技术似乎并未给他们带来直接的感受。那么,从您的角度出发,您认为中兴在技术方面的强大积累给老百姓带来的好处在哪里?

何总:我这样来回答您的问题,首先请注意一点,上世纪90年代前半段移动电话刚进入中国时的价格是多少?每部1万多元人民币。那个时候人们称之为“大哥大”,意思是贵族用品、有钱人的东西。但现在你看市面上的手机价格,便宜的几百块钱就可以买到。这就是技术的力量,尤其是国产手机技术发展的直接结果,打破手机的暴利就是这些年国产手机技术发展的最大成果。2003年4 096色彩屏机风行之时,我们推出了65 000色真彩手机,上市价格完全按照当时市面上主流4 096色手机制定,这就是我们追求的高性价比。由于我们掌握了几乎所有的核心技术,因此我们更懂得如何降低成本,真正让利普通消费者。

记者:目前国内手机市场的竞争用白热化来说,似乎都不足以形容竞争态势。站在您的角度,能否对国内手机市场的走势加以分析?国内手机的高速发展究竟还能持续多久?

 

 

何总:中国通信业自从分拆改组以来,经过近10年的调整,几大运营商相互竞争的态势初步形成。随着运营商从投资增长型模式向效益增长型模式的转变,对电信业务的广泛、深层开发,导致终端产品的需求日益多样化、复杂化。随着国内运营商竞争的加剧,为更好地整合产业链,运营商参与终端经营的程度将逐步加深,定制业务、定制手机的出现对手机制造商的技术实力与反馈速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就市场容量而言,截止到目前,中国的移动电话用户总数已突破3亿,即便如此,占中国人口总数仍不到20%,远低于欧美发达国家30%~50%的比例。随着技术革新的加快,新产品、新应用源源不断推出,手机成本与价格也不断降低。
    同时我们可以看到,中国手机市场个人换机频率逐年加快,2001年平均约为22个月,2002年提高到18个月,2003年这一速度继续加快到15个月左右。随着技术的发展与居民收入的增加,换机市场规模将不断扩大,市场空间仍然存在。当然,我们也看到,中国手机市场经过近两年的高速发展,已经出现供大于求的局面。国产手机51%市场占有率的背后,是大量贴牌机充斥市场,自主技术的缺乏以及短、平、快的产品引进模式,造成手机市场成为中国质量问题与投诉率最高的市场之一。太多没有任何技术积累的企业进入这一市场,使得洗牌的风险加大。尤其是随着3G进程的加快,3G终端的商用浮出水面,对全球的手机制造商而言,面临着重新洗牌的机会。对中兴通讯这样的自研企业而言,则存在更多机遇。

记者:我们注意到您提到3G终端的商用会让全球手机制造商面临重新洗牌的机会,可否进一步解释一下。另外,中兴通讯在3G方面都有哪些准备?发展方向和进展如何?

何总:3G进展前些年之所以欲说还休,终端方面是一个“瓶颈”。所谓“瓶颈”,就是在全球范围内3G终端都是一个艰难的课题。难就难在如何定位消费者?消费者究竟需要什么样的3G终端?举一个日本的实例,某运营商3G化的网络建设已经好几年,但网络容量一直在20万用户数上下徘徊。随着一款新手机的面世,网络容量在去年一年内便突破100万。所以说,3G终端只能立足自主研发,因为大家都没有成型的东西,这时候你去引进或OEM,代价会相当高,一大批没有自主研发实力的手机厂商会面临挑战。中兴通讯在3G系统设备方面的介入很早,而且已经有实现商用的网络设备。在终端方面也于去年初投入人力物力。面对WCDMA、CDMA2000 1x、TD-SCDMA三个方向,我们都有较大的投入,有望于2004年底、2005年初推出我们自己的3G手机。

记者:今年以来,我们注意到一些国内主流手机厂商开始了与海外老牌手机大亨之间的联合。这一方面出于对国内市场的隐忧,另一方面恐怕也是为了海外市场的拓展。那么,中兴通讯对海外的市场形势和海外市场的拓展有什么样的看法和部署?

何总:世界各国尤其是人口众多的发展中国家都将信息产业作为经济发展的支柱大力发展。通信尤其是移动通信作为重中之重,蕴藏着巨大的潜力。
    由于不同的发展历程,中兴通讯与有家电制造背景的企业在海外的市场拓展模式上一定会有所不同。我们从1995年开始海外市场的拓展,9年来已在海外40多个国家和地区设立办事处或分公司,系统设备已经进入7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通信网络。基于这一良好的基础,手机的拓展也将受益。当然,海外手机市场对我们而言仍是一个新的领域,一下子全面铺开的可能性基本不存在,更多的可能是以点带面,逐步拓展。在这方面,中兴通讯海外两个营销事业部,2 000多人的员工队伍会对我们进行很好的支撑。

(本刊特约记者张晓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