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U-T网络总体研究组最新研究进展

发布时间:2005-04-18 作者:中兴通讯 阅读量:

(赴SG13研究组多伦多会议中国电信专家组)

 

● 1997年9月8日至19日,网络总体研究组(SG13)在加拿大多伦多召开了1997~2000研究期的第2次会议。中国电信派专家组参加了这次会议。

●   本次会议通过了3个修订建议和3个新建议,并在GII、B-ISDN、接入网、传送网、网络性能、无线领域和网间协议(IP)技术等有关方面取得了进展。

 

 

1 关于全球信息基础设施(GII)

 

1.1 制定出详细的GII标准化项目计划任务书

 

    本次会议在原项目任务书中增加了3个有关Internet的研究课题,即:Internet在GII中的相关问题;在IP网上传送的多媒体;Website业务与公众电话交换网/综合业务数字网(PSTN/ISDN)的交互作用。这3个课题计划于1998年完成。此外,会议还协调了SG16组正在进行的Inter-net Telephone的6个研究课题:(1)电话交换网和专线的调制解调器;(2)分组交换多媒体系统及终端;(3)H-300系列终端互通协议;(4)在公用交换电信网上采用DSP设备的高速话带系统的相互作用;(5)低于16kbit/s的ITU-T话音编码标准的扩充;(6)脉冲编码调制(PCM)调制解调器。本次会议对GII项目计划书中的框架项目与网络相关的项目进行了修改和补充,提交SG13全会一份新的项目计划任务书。

    GII联合报告人还介绍了开发PSTN/Internet互通的情况,及其解决办法不采用IP/Telephone技术,而采用In-To-Internet互联技术。

 

1.2 修订了GII建议(现改为Y系列)

    Y.GII-PFA“GII原理和总体结构”建议草案,在97.6版本上增添了韩国提出的“用户观点”插图及说明,采纳了SG16组更进一步明确应用与应用单元的某些定义。

    Y.GII-Scen.Meth“GII方案和方法论”建议草案,补充了实施GII的参考模型Internet快速接入现有网络和异步转移模式(ATM)骨干网的应用实例。

    Y.GII-Overview“GII综述”建议草案,采纳了日本NTT的意见,对不同形式的应用所对应的服务质量(QOS)作了修改,可望形成Y.100建议。

会议同意研究互连框架,将来再形成建议草案。

 

 

2 关于B-ISDN业务的网络能力与互通

 

2.1 B-ISDN的网络能力

    在上次韩国会议确定对“面向业务的B-ISDN网络能力”进行研究的基础上形成了I.31y建议草案。该草案分为A、B两个部分。其中A部分为主要部分,定为I.31y。B部分为实例描述部分,每个实例描述赋予一个序列号。上次会议的“宽带电视”定为I.31y.1,这次会议增加的“B-ISDN上的Internet业务”和“宽带可视会议(B-VC)”,分别被定为I.31y.2和I.31y.3。此外,还增加了I.31z“B-IS-DN计费所需的网络能力”。

    会议将B-ISDN上Internet业务所需网络能力的实施方案分为重叠和综合两种模式。将业务分为会话、消息、检索,不同用户控制的分配和由用户控制的分配等5种类型。ATM适配层(AAL)能力以AAL5为主,所有ATM传送能力(ATC)都用于支持Internet。

    在I.31y.3建议中,将宽带可视会议分为“Add-on”(与会者中有某人充当协调人)和“Meet-me”(与会者中无人充当协调人)两种方式,并对其不同的信令要求进行了描述。ATM传送能力以确定性比特率(DBR)为主,AAL一部分可采用AAL1,大部分宜采用AAL5规程。在第一阶段,AAL的高层采用活动图像编码标准-2(MPEG-2)。

    上述建议草案将在1999年4月的SG13研究组全会上通过。其间,诸如B-ISDN编号与寻址要求、支持多级服务质量网络能力要求、根据业务应用进行虚路径连接(VPC)和虚通道连接(VCC)带宽分配机制和对B-ISDN上Inter-net的网络要求等内容还有待充实。

 

2.2 B-ISDN与其它网络的互通

    本次会议重点讨论了ATM公用网与专用网互通时存在的问题,起草了拟在1999年形成I.56bp建议所需研究的课题和内容,即:互通的参考配置,包括接口及通信配置(点到点、单向点到多点、双向点到多点、多点到点以及点到多点连接)、互连的信令要求、地址格式与寻址的映射、互通的选路要求、互通的网管要求、互通的业务量管理要求及互通的性能测量要求等。

 

2.3 关于AAL2

    ATM AAL已定义的类型有:AAL1、AAL3/4和AAL5等3种。AAL1适用于固定比特率、对时延敏感的业务,而AAL3/4和AAL5适用于可变速率,对时延不很敏感的数据业务。

     从实际应来看,AAL1用于低比特率的信息存在时延方面的缺陷,对于可变或短的分组,效率很低。新的方案为AAL2(即组合信元技术),其建议I.363.2已在本次会议通过,称为B-ISDN ATM适配层类型2的规范。在I.363.2中,将AAL分为业务特定会聚子层(SSCS)和公共部分子层(CPS)。CPS的规范较为详细,而围绕SSCS,本次会议提出了两个新的建议草案,并在会议上冻结,即:I.366.1(AAL2 SSCS的分段与拆装)和I.trunk(用于中继的AAL2 SSCS)。对于长分组数据(大于45或64个字节)采用I.366.1来支持。I.trunk主要针对低速语音、3.1kHz音频、电路模式或帧模式数据,并可用于网间互通接口上。但并不排除AAL支持64kbit/s PCM话音的可能性。

    对于ATM AAL2 SSC2,诸如CID的分配,语音编码后的序列号,AAL2中的运行、维护和管理(OAM)等,还有待研究。但预计明年将有产品在网上应用。

 

2.4 B-ISDN的资源管理(RM)

    本次会议对现有I.371建议的修订和研究课题条目设置方面取得了突出进展,包括:(1)尽快确定将现有I.371和I.371.1建议合并。计划1999年初完成新版I.371建议的冻结稿,1999年底通过;(2)完善了I.371建议中ATM转移能力(ATC)与QOS的组合应用,主要解决DBR不能与QOS组合应用的问题;(3)新定义了一种可确保帧速率(ATC-GFR)。原建议中定义的ATC已不能很好满足TCP/IP承载业务;(4)可控传送能力(CT)的具体化,定义了专门的CT资源管理信元格式;(5)确定将帧丢弃(FD)作为I.371中附加的业务和阻塞控制功能。主要解决信元的随机丢失引起上层帧组装失败,从而导致整个帧重传和网络效能下降的问题;(6)增加了智能的ATC调度机制。会议决定1998年1月在澳大利亚召开中期报告人会议,编辑新版I.371建议,并进行可控传送能力(CT)与可确保帧速率(GFR)的专题研究。

 

2.5 B-ISDN的运行、维护和管理

    OAM问题引起与会各方面的高度重视,并取得的积极进展:在规范B-ISDN中ATM层保护倒换的一般性建议I.PS起草方面,会议同意与其初期版本(即1998年6月将冻结的版本)中只考虑与OAM功能相关的虚路径群(VPG)和单独的VP、虚通道(VC)级和端到端的VP、VC连接的保护倒换,其余将在下阶段考虑。在保护倒换机制方面,会议一致同意使用故障告警指示信号(AIS)信元来启动保护倒换,但对如何定义和使用AIS信元有不同意见。在保护倒换的规程方面,会议一致同意I.ps的初期版本中关于在(1+1)和(1:1)倒换配置条件下采用一阶规程的建议,而在(1:n)和(m:n)条件下采用的规程有待研究。

    本次会议还修改了关于B-IS-DN的OAM原则的I.610建议,有关OAM涉及到网络的相关问题,已列入I.610建议的Living List,其中包括:OAM信元流对流量管理的影响;AAL的OAM功能;OAM的性能监视功能的实现以及网络互通、业务互通中的OAM问题。

 

 

3 关于接入网

 

3.1 VB5参考点上的新建议

    随着接入网由窄带向宽带发展,VB5参考点已成为规范接入网用户网络接口(SNI)的一个重要的数字参考点。VB5参考点概念是基于ITU-T建议G.902和I.414础上提出的,其建议分为G.VB5.1和G.VB5.2,分别对应于VB5.1和VB5.2参考点。与V5接口相比,VB5参考点的一个重要进展是实时管理协调(RTMC))协议的引入。VB5.1和VB5.2参考点都支持B-ISDN、窄带和其它非B-ISDN用户接入类型,其中VB5.1参考点基于ATM交叉连接,具有指配连接功能;VB5.2参考点扩展了VB5.1的能力,在业务节点控制下,具有在接入网内的按需连接功能。

     在汉城会议上,对G.VB51的有关章节如VB5.1的应用场合、规程的接口要求、宽带接入网的连接类型、非B-ISDN的接入、低层传输功能与层管理功能、性能设计指标等作了详尽规定。1997年6月后,又增加了“指配原则和要求”、“VB5.1系统和规程”、“消息格式和编码”以及若干附录。目前G.VB5.1建议已趋于成熟和稳定,拟提交下次会议通过。这对于今后在宽带网上使用VB5.1接口提供了依据。尤其是VB5接口几乎能够支持所有的业务,对于今后GII网的建设提供了强有力支持。在G.VB5.1不断完善的同时,G.VB52的起草工作也在顺利进行。与G.VB5.1相比,G.VB5.2

    最大的不同是具有宽带的运载控制连接(B-BCC)能力,支持动态的B-ISDN接入,可以对宽带接入网中的资源进行动态分配。目前G.VB5.2建议草案正在进行充实和细化,可望在下次会议上确定下来。

 

3.2 宽带用户网络接口(B-UNI)上的进展宽带用户网络接口中引入ATM

    反转复用器(IMA)技术,经过本次会议讨论,将其列为一个研究点,以ATM论坛提供的IMA规范为基础,将形成新的建议I.IMA。考虑到IMA可能会对已有的I.432系列建议产生影响,因此在I.432系列建议的研究点内又增加了“IMA的引入会要求I.432产生什么样的改变”的课题。

 

3.3 宽带接入数字段G.96X的修改

    G.96X是关于“B-ISDN接入数字段”的系列建议。目前已规范的G.96X.1是关于接入数字段与传输系统及传输媒介无关通用的特性,各种具体的传输系统如AD-SL、VDSL、SDH、PDH、ATM-

PON,以及混合接入数字段的规范尚未涉及,因此当G.VB5.1和G.VB5.2的起草工作顺利进行并趋于成熟时,G.96X系列建议的讨论又提到了议事日程。

 

3.4 接入网的供电规范

    本次会议上首次将接入网的供电问题提出来,并引起关注。会议认为:标准的供电接口对将来接入网的发展至关重要,为充分利用标准化带来的益处,应完全规范这类接口,以保证不同电源厂家提供的供电设备和耗电设备能正常相接,并对供电情况进行管理。目前已将供电问题作为Q26/13的一个研究点。

 

 

4 关于光网络及传送网结构

 

4.1 光网络

    光网络的标准化正向纵深发展。本次会议在光网络体系方面的研究取得了两方面的进展。一是起草了新建议G.nor“光网络要求”。对光传送网络的参考模型和要求进行定义,主要包括支持高性能SDH/SONET通道的参考配置;支持符合G.826的PDH/SDH通道的参考配置;支持大城市区域网络的参考配置和支持其它数字用户的参考配置等4个方面内容。二是继续修改建议草稿G.otn“光传送网络体系”,形成2.3版本。该建议只支持数字信号的光传送网络的功能描述,不支持模拟和数字/模拟混合信号的传送模式,并根据网络级别观点,将光传送网分为光通路(OCH)层网、光复用段(OMS)层网和光传送段(OTS)层网,并对客户/服务器联系、光网络拓扑结构、光网络的OAM以及网络的顽存能力进行了规定。G.otn下一步的研究重点主要包括光传送网络层的OAM信息及管理、OTN的对象、客户、演进及接口、保护环等。以上说明,随着基于波分复用(WDM)技术的光系统应用的扩展,ITU-T对全光网的研究将不断深化。

 

4.2 传送网的功能结构

    G.805是关于传送网的一般功能结构的建议,基于SDH和ATM传送网的结构分别由G.803和I.326建议进行描述。鉴于这些建议已相对稳定,本次会议未作大的修订。

 

4.3 SDH子速率(SUB STM-0)接口

    为与建议G.861一致,本次会议的原术语SUB STM-1改为SUB STM-0。

    目前,SDH的应用已从传送网的大节点扩展到小节点,并用于接入网和用户住址网(CPN),一些网络运营者已经考虑使用SDH子速率接口。会议认为,鉴于SUB STM-0用于网络边缘(用户侧,小节点),原有DCC信道所要求的CMISE协议对于SUB STM-0的应用来说过于复杂,建议开发一个面向比特的简单协议。会议认为,对于SDH子速率接口在光系统和金属线系统中的应用,应基于净荷容量为n×TUG-2(n=1,2,4)的结构。对于无线信道间隔为5MHz的系统应采用基于n×TUG-2

(n=1,2,4)的结构,无线信道间隔为7MHz的系统宜采用基于k×

TU12(k=1,2,4,8,16)的结构。

 

 

5 关于网络性能

 

5.1 网络总体性能

    描述GII性能方面的框架文件为GII.Perf。由于GII.Perf涉及面广,目前尚未形成一致意见,计划在1998年才能形成GII.Perf的确定文本。根据汉城会议提出的对IP网的性能进行研究的议题,这次会议决定起草新建议I.35IP。I.35IP中的IP业务性能基于I.350建议描述的3×3性能参考矩阵,用以描述由公共IP数据通信业务提供的用户信息传送速度、精度、独立性和可用性等性能。将来还将开发新的建议提供对I.35IP定义的传送性能参数的测量方法。会议决定在1998年3月召集报告人开会讨论I.35IP面临的难题,并希望制定出确定的文本提交下次工作组会议讨论。文本内容包括:端到端的业务性能和适应IP互连业务的模型、IP参考事件和IP分组传送结果、用户详细传送性能参数和描述IP业务可用性的参数。

 

5.2 B-ISDN/ATM信元传送性能

    本次会议为支持端到端的VC质量,适应GSI的需求,对ATM层信元传送性能的建议I.356进行了完善,并将有关问题列在Living list中,继续进行研究,预计1998年完成建议新版本的I.356,在已有关于ATM性能建议I.356的情况下,是否有必要再制定关于AAL层性能的建议I.35AAL的问题,没有取得一致意见。但多数代表认为有必要。会议预计1999年可完成关于AAL性能的新建议I.35 AAL。

 

5.3 传输误码性能

    传输误码性能的3个建议G.821、G.826和G.EPMRS的内容覆盖了国际数字连接传输误码性能在不同速率和层次上的要求。由于G.821不能应用于高比特率传输的通道,而G.826是基于块误码的概念,因此存在着G.821和G.826之间误码性能指标不协调的问题。

    对G.821建议的处理存在多种意见,最后会议采纳中国邮电部提交文稿中的意见,一致同意制定一个与G.826协调的新建议以替代原有的G.821,并暂命名为G.821.1。在新建议完善之前,仍使用G.821。考虑ISDN中的D通道的速率为16kbit/s,将G.821建议定义的N×64kbit/s中的N的整数值由1~24(或1~32)修正为N≤24(或≤31)。会议根据SG15组G.707建议的最新版本,将G.EPMRS的STM-1的块大小定义为270列×9行×8bit =19440bit,取代原19224bit,复用段性能的SES阈值定义为在一秒周期内有15%的误码块等。鉴于G.826存在着许多不能满足现行SDH设备和将来ATM应用对通道误码性能的要求,会议认为有必要制定新的建议以弥补其不足,并将新建议命名为G.826.1。

 

5.4 定时和同步性能

    G.812建议“在同步网络中节点从时钟的定时特性”的修改工作基本完成并冻结,计划在下次研究会上批准通过。在新增的“节点时钟和应用”章节中,对用于PSTN和SDH环境的节点时钟的同步要求分别进行说明。PSTN环境中对节点时钟的同步要求原则上可从建议G.822的受控滑动率指标中得出,而SDH主要由建议G.823、G.824和G.825中的抖动和漂移规范导出。在本次会议上,对至少两年未修订的G.823、G.824、G.825提出了修改意见,并将在下次会议上冻结修改后的建议。此外,会议还批准了关于“基准参考时钟的定时特性”的建议G.811。

 

 

6 关于无线与卫星通信在  公用网中的应用

 

6.1 卫星协调组织ICG-SAT的工作情况

    在本次会议上,由SG13组主席主持回顾了ICG-SAT组于1997年7月在巴黎召开的本研究期第一次会议的情况,进一步完善了本研究期的计划,并安排了今后的活动。欧洲卫星组织EUTELSAT代表提出被命名为“甚小天线地球站(VSAT)电话系统与PSTN网的连接”的X.57X新的建议草案,建议中定义了“VSAT电话网是一个卫星子网,由网控中心(NCC)控制、用DAMA按需分配接入技术分享卫星容量,为大量小地球站提供话带业务”。VSAT电话网可以是专网,必要时可接入PSTN,也可以作为国家或国际PSTN网中的一个组成部分。该建议是由D.322改写成的初稿,有待完善。

 

6.2 IMT-2000移动网与其它 网络的互通

    本课题是1998~2000年研究期新增设的项目,主要研究IMT-2000与B-ISDN、N-ISDN、PSTN、PSPDN、其它移动网(如TDMA、GSM、CDMA等系统)以及Internet网的互通。本次会议决定起草一份新的建议——I.5 IMT,并确定了相应的编写目录,包括互通配置、业务互通及互通功能需求,具体内容有待下次会议充实。另外,会议还完成了ITU-T有关研究组(SG2、SG11、SG13)及ITU-R TG8/1中三十余个涉及IMT-2000的有关协议综述研究报告,为下一步工作奠定了基础。7  IP与ATM的融合.

    IP与ATM技术的融合问题已引起各国的关注。由于ATM是面向连接的技术,而IP是面向无连接的技术,因此两者的融合具有相当难度。本次会议认为,从IP协议与ATM协议的关系划分,IP与ATM相融合的技术存在两种模型:即重叠模型与综合模型。重叠模型是指IP协议在ATM上运行,需要定义两套地址结构及选路协议,ATM网上的端系统除了需要分配IP地址外,还需分配ATM地址。重叠模型包含的技术有CIPOA、LANE、NHRP和MPOA。综合模型是指ATM的端系统仅需要标识IP地址,网络不再需要ATM的地址解析规程,而采用IP的选路,采用综合模型的技术有IP交换、Tag交换和ATM论坛新定义的IP网络节点接口(IPNNI)。ITU-T将起草新建议草案来描述这两种模型的网络总体要求、参考模型和功能协议,并进一步研究ATM传送能力与IP业务的关系。

 

 

 

8 多伦多会议通过的建议

 

在这次多伦多会议上,SGB研究组以加速程序通过了以下建议:

.新建议草案I.313——B-ISDN

网络要求

.新建议草案I.363——B-IS-DN-AAL2规范

.新建议草案I.581——B-ISDN互通的总体安排

.修订的草案I.555建议—帧中继承载业务互通

.修订的I.414建议草案——ISDN物理层和B-ISDN用户接入概述

.修订的G.811建议草案——基准参考时钟的定时特性□

 

(收稿日期:1997-1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