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务大数据方案,建设互联网+政务服务的基石

发布时间:2017-11-17 作者:成华(中兴通讯) 阅读量:

大数据建设已成国家战略

 

  政府信息化经过多年的建设,已形成了以各委办局为主体的各种系统,有效实现了政府的信息化办公,但政府现有系统的管理分散,制度规范不健全,造成重复采集、数出多门、口径不一;各部门的指标数据自成体系,标准不一,系统间的互联互通、信息共享困难,各个业务系统也难于有效整合。


  ● 数据与数据之间没有很好地关联起来,各部门数据各自为政,数据没有实现良性的互动。


  ● 数据的综合价值和深度挖掘价值没有得到体现,部分部门虽然有数据分析系统,但是没有从全局的角度对大量的专业领域数据进行深度挖掘分析。


  ● 缺乏全市统一的市民门户和企业办事门户,没有网上业务的受理和实施,需要从整合的角度考虑城市门户建设。


  ● 对城市管理者来说,各部门数据分散,针对城市运营和管理缺乏一个能够汇聚各类数据并获得专业的数据分析结果的系统。


  ● 缺乏面向行业的应用,比如:各委办局之间政务办事效率提升、人口婚姻状况与住房数据整合分析、全市经济发展状况评估预测、旅游信息汇总分析、产业园之间资源协同、园区项目重复引进规避、环保数据监控和呈现、交通数据的挖掘和展现等。

  大数据技术日渐成熟,已在经济、文化、教育、医疗、公共管理等各行业大范围应用,在政务方面大数据也可以解决以上问题。由于大数据的广泛应用及其背后蕴藏的巨大潜力和价值,各国纷纷将大数据的建设和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积极推动大数据应用的发展。


  中国政府已将政务信息系统整合及共享提升到国家战略层面,从2015年国家发布的《促进大数据发展行动纲要》(国发〔2015〕50号)为起点,到国办电子政务办推动的2016年试点,以及今年的108号文、39号文、1529号文,分别对互联网+政务服务体系的建设给出了明确指导意见和时间点要求。


  大数据不仅仅是政府管理的一种新手段或新工具,它还将带来政府管理改革的一个全新阶段。随着大数据在政府管理和公民社会生活的深入,政府部门内部及其与公民社会的关系将被重新建构。技术、组织、关系和行为的再造呼唤全新的管理模式的出现,这种新的管理模式就是数字时代的治理。这种创新的治理模式不只是政府内部自身的数字化变革,还将是广泛深远的社会变革和管理方式的创新。从这个层面看,由大数据应用带来的数字治理模式创新将成为政府管理改革的全新阶段。政府的治理模式和职能也将伴随着技术的变革逐渐往整体性政府、透明化政府、服务型政府三个方向转变。“互联网+政务服务”落地关键在于政府数据开放共享,但如何开放共享以及开放共享后如何让这些数据真正发挥价值,则是各地政府都在积极探索的问题。


  对于“互联网+政务服务”,大数据的普遍应用将起到关键作用。由各级政府部门及公共机构掌握的政务数据,是现阶段我国数量最庞大、价值密度最高的一类数据资源,该金矿若能被挖掘利用,将有效提高我国社会信息化水平和全社会发展质量。

 

中兴通讯政务大数据解决方案

 

  中兴通讯根据互联网+政务服务的相关需求,结合成熟的平台,基于兼容、可扩展性、安全等各方面的要求,推出了“1+2+3+N”的政务大数据总体架构,即1个中心(大数据资源中心)、2个平台(共享交换平台和大数据处理平台)、3大体系(标准规范、安全保障、运维管理)、N个应用,提供全面先进的解决方案,并提供完备的集成实施方案和运维服务方案。总体架构如图1

 



  ● 数据共享交换平台


  数据共享交换平台面对的是数量繁多的各委办局应用系统,数据种类、格式、存储方式各不相同,需要数据共享交换平台能适配各种不同的数据来源。数据共享交换平台以数据驱动,功能包括数据采集、数据模型建立、数据质量管理、主数据管理、目录管理、数据共享交换等。数据采集是基础,数据模型是标准,数据交换共享是双赢,数据质量管理和主数据管理是能力。通过数据共享平台,将各委办局数据进行汇总、整理、编目,并按照基础库和主题库模型要求进行一系列数据处理后,建立数据资源中心。


  ● 大数据资源中心


  大数据资源中心建设依托数据共享交换平台,在政务信息资源梳理的基础上,构建政务大数据、企业数据采集通道,汇聚整合数据资源。建设人口、法人、空间地理、宏观经济四大基础信息库,电子证照库、政务信息、信用信息库等主题数据库,加强各方数据的融合;健全政府信息资源共享共用机制,支撑各级政府部门之间的信息资源跨部门、跨区域、跨层级共享及信息系统互联互通和业务协同;并在依法保障数据和隐私的前提下,实现公共数据资源开放应用。


  ● 大数据处理平台


  大数据处理平台的建设将依托于政务大数据资源中心,将大数据资源中心的各类数据资源按照业务需要抽取到大数据处理平台,通过计算引擎、大数据挖掘工具、算法模型等生成各种数据分析图表。大数据处理平台包括数据抽取、数据存储、数据处理、数据查询、数据分析挖掘等内容。


  ● 业务应用支撑


  应用支撑包括CA和电子印章、工作流引擎、电子表单、消息服务等各种通用组件服务,可以根据需求增加用户管理及认证、支付平台和物流平台等中间支撑系统。


  ● 数据应用支撑


  大数据应用支撑是提供数据集约利用和综合展现、开放共享的工具集,包括:数据治理与监控系统、大数据开放系统、数据服务集成管理系统平台。


  ● 大数据应用中心


  以大数据处理平台为依托,运用数据挖掘、知识发现等技术,将人口信息、法人信息、宏观经济数据、地理信息和电子证照信息等数据综合集成,并将这些信息按照不同的归口、级次和维度进行汇总、加工后以各种形式(如图形、列表等)呈现给各级领导,为经济运行监控、产业优化分析、精准招商引导、企业扶持和投资监控提供强有力的数据支持。通过大数据的深入应用,全面支持宏观调控的科学化、政府治理的精准化、商事服务的便捷化。包括数据驾驶舱、大数据百科中心、数据云图等功能。


  ● 标准规范体系


  以国家相关标准和各地已有的相关标准为基础,建立规范、完整的政务大数据中心标准规范和管理制度体系,满足工程建设对标准规范和管理制度的需求。包括但不限于:数据标准体系、技术标准体系、管理规范体系、运维标准规范等。


  ● 安全保障体系


  以国家电子政务安全标准为指导,进一步加强、完善数据安全和应用平台安全,构建立体、全方位的信息安全体系,保证政务大数据中心安全运行。


  ● 运维管理服务体系


  建立数据共建共享、互惠互利的运维管理服务体系,健全数据运行机制,强化管理责任,运用先进技术,确保政务大数据中心持续、稳定运行。

 

  政务大数据平台价值

 

  政务大数据有效解决了以下几个关键问题:


  ● 数据采集和数据治理


  政府数据开放共享已经成为业界共识,大数据分析,首要条件是要有大量有效的数据,通过数据资源中心的建设解决各部门各类数据的有效采集、数据共享的安全。


  通过数据治理完善的数据管控体系,实现数据管控过程的高效运行和持续优化,建立数据治理的长效机制;通过对关键共享数据集中管理,确保共享数据的一致性,构建统一数据视图;实现数据的标准化、规范化,彻底改善数据不完整、冗余、错误等质量问题;提高政务服务工作效率。


  ● 数据的整合和挖掘


  解决了数据的汇聚和分析挖掘问题,通过大数据支撑政府的决策、提升政府的效率、改善政府的治理结构,同时,进一步支撑政府对社会的便民服务和中小微企业创新创业的发展。


  ● 促进业务创新


  通过政务大数据平台的建设,政府部门可以结合不同业务、不同领域的需要,以大数据中心为纽带和各委办局及众多企业一起,实现应用创新。

  对于如何整合数据,政府大数据中心或平台中的数据分两类,一类是政府内部数据,一类是互联网数据。对于政府内部数据,需要对数据进行“打标分类”,将可公开的、半公开的和绝密的数据进行细化,才能进行整合和开放共享。此外,政府还需要将内部数据和互联网数据进行融合、比对、碰撞,这样才能更好地发挥数据价值,为政务服务提供支撑。


  除了数据整合,大数据的三大体系(大数据安全保障体系、大数据运大数据标准规范体系和运维管理服务体系)的建设也至关重要。以规范体系为准则的基础上建设多层次的数据开放平台,组织示范应用大赛促进各委办局的业务应用创新,提升各委办局政务服务能力和效率,为市民提供更好的政务服务体验。


  通过政务大数据建立数据能力开放参与的机制,创造条件发挥公民、社会、市场和第三方的积极性,使众多的市场和社会主体主动参与到电子政务的管理、建设和设计之中,形成政府、市场、社会相互促进的发展机制,让创业者、企业、市民都成为政务大数据的创新主体。

 

  中兴通讯政务大数据解决方案已在湖南、沈阳、珠海、银川、武昌、仙桃、淮安等政务大数据项目中获得广泛商用。通过政务大数据的建设,建立用数据说话、用数据决策、用数据管理、用数据创新的城市管理新模式,实现基于数据的科学决策,让公共服务的效能更高,助力城市高效运行;通过构建多层次城市运行体征评价体系,对城市管理相关部门业务数据进行统计分析、预测研判,为城市管理者提供城市运行的全局统一视图,以及城市安全监控和辅助决策手段,提升城市管理水平和应变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