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支付类业务感知分析及建议

发布时间:2013-01-01 作者:苟小龙(中兴通讯) 阅读量:

    手机支付是允许移动用户使用移动终端对所消费的商品或服务进行账务支付的一种服务方式。随着3G网络的日趋完善及智能终端的广泛使用,继卡类支付、网络支付后,手机支付成为支付类业务的新宠。


手机支付业务特征及用户行为分析

    2011年四季度中国支付行业互联网支付业务交易规模达到7667亿元,市场占有率前四名分别为:支付宝(49.0%)、财付通(20.1%)、银联在线(8.7%)、快钱(7.5%)。与其他主要第三方支付系统相比较,移动手机支付系统上线时间晚,知名度和用户黏性不高,商户基础较薄,产品种类仍在持续完善中。手机支付类业务占HTTP类业务总流量的0.0004%,相对其他业务,手机支付类业务流量较小,占用网络资源较少。以手机支付缴费、付款业务为例,与支付宝相比,手机支付类业务具有流程短、交互环节少等特点。手机支付用户付款请求上行平均流量为1.08KB,而支付宝为3.12KB,手机支付所用流量较小。但目前手机支付占整体网上交易的比重较小。

    据统计,手机支付业务主要通过2G网络访问,2012年3月某省2G访问39.063万次,流量为1134MB,3G访问9.146万次,流量为194MB,2G和3G流量比例约为5.83:1。

    使用手机支付业务的群体所处位置具有明显差异,与区域人口分布情况有关,集中在生活区域和高校、酒店等,低层居民区的流量占比最高,达到44.71%。

     统计表明,终端机型对业务的影响不明显,排名最高的手机型号的业务渗透率占比9.81%,而且TOP10机型中智能终端比例优势不明显,也反映出手机支付业务使用门槛较低的现状。


客户感知分析

    主要支付渠道业务流程如图1所示。




    登录渠道主要为:WWW、WAP、客户端、飞信&139邮箱联合登录。

    交易渠道主要为:WWW、SMS、WAP、客户端、网厅、营业厅。

    手机支付业务涵盖终端、网络、平台等环节,业务感知涉及端到端各环节,影响因素如下。

    客户端:客户端参数设置、客户端稳定性、终端能力及性能、终端是否感染病毒;

    无线网:无线环境、资源配置、传输资源、设备负荷;

    核心网:容量限制、设备负荷、传输稳定性;

    服务器平台:DNS解析能力、网间出口带宽、SP服务器访问限制、内容特征。


措施及优化建议

    提升手机支付业务客户感知,保障端到端的业务质量,主要措施包括3个方面,第一是选取关键指标,评估业务质量,分析业务特征;第二是整改短板问题,研究管控机制,针对业务质量问题,从端到端各环节进行排查分析,逐级定位到网络/网元问题,找到短板并进行优化;第三是完善监控手段,针对短板问题以及业务使用特征,加强策略管控,提升业务的实时监测和管控能力,确保端到端客户感知。

    在以上分析优化的基础上,我们初步总结了一些可供手机支付业务借鉴的优化经验。

    ● 业务数据提取

    针对手机支付类业务特征及访问服务器IP地址,通过Gn口数据信令采集工具,多纬度采集手机支付类业务相关的数据,包括:业务请求次数、业务使用终端、使用业务用户小区分布、业务成功率、业务流量及业务时延等相关数据。

    ● 优化保障

    针对无线时延长的小区,开展PDCH信道等参数调优,适当降低复用度,有效改善用户数据业务体验,并兼顾与话音质量的平衡。

    ● 提高资源利用

    手机支付客户端在登陆、访问阅读页等过程中,会主动上报支持压缩功能,平台侧在下发数据时会以压缩方式下发数据,压缩比例超过70%。但在下载文件时却未上报支持压缩,平台侧也未以压缩方式下发数据。下载文件(大流量)时采取压缩方式下发,可以更大程度减少无线资源消耗。建议支付平台优化客户端文件下载模式,减少网络资源消耗。

    ● 优化客户端软件

    手机终端百花齐放,手机支付需要针对不同手机操作系统进行客户端软件开发。客户端版本差异导致用户感知大不相同,建议加强主流手机操作系统客户端软件的优化工作。

    ● 优化WAP网关性能

    优化WAP网关性能,提升网关指向手机支付域名的成功率,避免因服务器内部程序问题或参数配置不正确导致的故障。

    ● 优化业务流程

    从进入客户端的时间看,手机支付客户端所需时间最长。原因是手机支付客户端进入时需检查网络接入点,以获取手机号。可考虑改变进入流程,比如进入客户端不再获取手机号。为了缩短进入客户端的时间,还可优化客户端预读缓存机制,增加本地存储内容,并减少TCP握手请求次数,采用长连接机制。